写完又是深夜了。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它由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和膑骨组成,腓骨不参与膝关节的组成。股骨下端膨大形成内外侧髁,两髁在后方被髁间窝分开,在前面形成髌面,与膑骨接触,两髁的下面和后面都有突起的关节面,与胫骨上端相关节。内侧髁内侧面和外侧髁外侧面的突出部分,分别称为内上髁、外上髁。位于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叫收肌结节。
X线片
膝关节解剖图
膝关节的主要活动是屈和伸,但可有微量的旋转运动。支持膝关节屈的肌肉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缝匠肌、腘肌、股薄肌、腓肠肌;伸肌:股二头肌;旋内肌: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腘肌;旋外肌:股二头肌。
膝部的肌肉
肌肉名称起点止点功能半腱肌坐骨结节胫骨粗隆内侧伸大腿、屈小腿、使小腿旋内。半膜肌坐骨结节腘斜韧带、胫骨内侧髁下缘、腘肌筋膜伸大腿、屈小腿、使小腿旋内,膝屈曲时还可拉拽内侧半月板向后方移动,并向前牵引膝关节囊。股二头肌长头起至坐骨结节短头起至股骨粗线的外侧唇和外侧肌间膈腓骨头伸大腿、屈小腿、使小腿旋外。缝匠肌髂前上棘胫骨粗隆内侧、胫骨前缘上端内侧和小腿筋膜大腿旋外、外展和前屈,并使小腿旋内和屈曲,腘肌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囊胫骨上端后面屈膝关节、使小腿旋内、使膝关节囊紧张。股薄肌耻骨下支的前面胫骨粗隆内侧,腱的深面为鹅足囊。大腿内收,屈小腿并使屈曲的小腿旋内。大收肌坐骨结节、坐骨下支、耻骨下支前面。股骨粗线内侧唇,股骨内上髁(收肌结节)。大腿内收,上部肌束还有使大腿旋外的作用。股四头肌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髋臼上方沟内及髋关节纤维囊,其余三个头均起自股骨。胫骨粗隆。伸小腿(股直肌还有前屈大腿的作用)髂胫束阔筋膜张肌胫骨外侧髁加强膝关节囊的外侧,维持人体直立姿势。腓肠肌外侧头股骨外上髁,内侧头股骨内上髁。根骨结节。屈小腿,使足跖屈并稍使足内翻。跖肌腓肠肌外侧头上方,起自外上髁及膝关节囊。跟腱内侧或直接止于根骨。人类已退化。膝部的韧带
韧带名称解剖和功能髌韧带股四头肌肌腱延续的部分,上方起自髌尖和膑关节面下方,向下止于胫骨粗隆及胫骨棘的上部,内外侧缘分别移行于髌内外侧支持带。伸膝时韧带松弛,屈膝紧张。髌内侧支持带股内侧肌腱及髌底,沿髌韧带内侧向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膑外侧支持带股外侧肌肌腱及髌底,沿髌韧带的外侧向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外侧面。此韧带的外侧与髂胫束愈合。内侧副韧带又称胫侧副韧带,上方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止于胫骨内侧髁及胫骨体的内侧面。韧带前部和髌内侧支持带愈合,后部与关节囊及内侧半月板愈合。可增强膝关节旋转时稳定性和防止膝关节外展。外侧副韧带又称腓侧副韧带,上方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止于腓骨外侧面中部。此韧带与关节囊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相膈,与半月板之间以腘肌腱相膈,二者不直接相连。有限制膝关节过度伸展和旋外的作用。斜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后面,为半膜肌腱的延续部分,起自胫骨内侧髁的后部,止于股骨外上髁。该韧带有防止膝关节过度前伸的作用。弓状韧带位于关节的后外侧。前部与腓肠肌的外侧头愈合,后部附着于胫骨髁间后区的后缘。膝交叉韧带位于关节囊内,为连接股骨和胫骨之间的坚强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彼此互相交叉。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前区的一侧,斜向后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上部。此韧带分别与内侧半月板的前端和外侧半月板的前端相愈合。后交叉韧带居前交叉韧带的后内侧,较前交叉短而坚韧,它起于胫骨髁间后区与外侧半月板的后端,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膝交叉韧带的主要功能是使胫、股两骨紧密相连,防止胫骨沿股骨下端向前后方移位。膝横韧带横行连接两个半月板的前端。板股前、后韧带板股前韧带起自外侧半月板的后部,沿后交叉切带的前方,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内侧髁:板股后韧带起自外侧半月板的后缘,沿后交叉带的后方,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内侧髁。作用:当足固定而屈膝时,板股前、后带可共同推动外侧半月板的后端向前内方移动以减少股骨外对外侧半月板的压迫,。板股前、后韧带还有防止腘肌收缩时向后方牵拉外侧半月板的作用。
内侧关节囊韧带该韧带是关节囊的一部分,它起自股骨内侧髁,止于胫骨内侧内面和关节边缘,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在伸膝时略松弛,屈膝时紧张:中部与内侧半月板相连,分为半月板股部和半月板部,前者将半月板与股骨紧密相连,后者稍松弛:后部与内侧半月板后角相连可允许半月板和胫骨平台之间有少许活动幅度。后斜韧带后斜韧带的近端连接于收肌结节,远端连于胫骨和关节囊的后面,它由3个部分构成,称为3个臂:上臂与后关节囊和斜韧带相接续;中臂连于胫骨后关节缘及半膜肌上缘的中点:下臂附着于半膜肌腱的腱鞘。后斜韧带对稳定膝关节有重要作用:当膝关节屈曲时,半膜肌收缩,使后斜韧带(尤其是其中臂)紧张,可将关节稳定于屈曲姿势,并向外牵拉内侧半月板后角,使其避免嵌于两髁中间。
膝关节部韧带甚多,运动频繁且幅度又大。为了适应膝关节的功能活动,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便在膝关节周围出现了众多滑液囊,这些滑液囊大多存在肌腱与肌腱、肌腱与骨骼或肌腱与皮肤之间,其作用就是在膝关节活动时减少肌腱与肌腱等组织之间的摩擦,以免产生损伤。
这些滑液囊可互相串通,有的也与关节腔相通(髌上囊、腘肌囊、腓肠肌内侧头下囊),膝关节滑液囊的数量在不同个体存在差异。当滑液囊因损伤发生无菌性炎症、粘连等病理改变时,就会失去原来的润滑作用,并且会出现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
重要的滑液囊有:
1、髌上囊:髌上囊是膝部最大黏液囊,位于髌底的上方及股四头肌腱的内面。于胎儿时期及大部分儿童中,均为独立的黏液囊,与关节腔不通:成年后,与关节腔之间则广泛相通,构成关节腔的一部分。
2、鹅足囊::鹅足区是指前以胫骨粗隆内缘为界,后至胫骨内侧缘,上距胫骨平台5cm,下距胫骨平台9cm之间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有大腿肌前群的缝匠肌、内侧群的股薄肌、后群的半腱肌和胫侧副韧带附着。3条肌逐渐愈合为一体,共同附着于胫骨粗隆内侧,愈合端的3条肌腱与愈合后的腱膜形成一鹅掌状结构。鹅足囊大而恒定,既往文献报道其体积约为32mX25m,但我们的观测显示其体积为45×35m,形状为卵圆形。鹅足囊的滑膜后层紧贴于胫侧副韧带的表面,前层多数紧贴于股薄肌和半腱肌键的深面,少数前层滑膜覆盖于股薄肌腱的前、后和外侧面,使股薄肌的鹅足段形成腱滑液鞘的形式。
当然保护膝关节的缓冲装置还有膝关节内脂肪垫、半月板和关节软骨。
1、脂肪垫:这些脂肪垫的存在对关节的运动可以起到衬垫、缓冲等作用,对保护关节免受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膝关节的脂肪垫共有4个,分别是髌下脂肪垫、前髌上脂肪垫、后髌上脂肪垫、腘脂肪垫。其中髌下脂肪垫是全身最大的脂肪垫之一,出现损伤的机会最多。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骨下面,髌韧带后面与关节囊之间,即充填于髌韧带之后、股骨与胫骨的间隙内。髌下脂肪垫具有以下作用:其一是衬垫作用,屈膝时关节腔前方空虚,脂肪垫被吸入而充填空隙,当四头肌强力收缩时,脂肪垫内压升高,成为坚硬的实体,充填于关节面不相适合的多余空间,以限制关节的过度活动,可以遏制膝关节过伸。其二是润滑关节,防止摩擦、刺激并能吸收震荡。
2、半月板:半月板是膝关节中的缓冲装置,同时,它可以弥补膝关节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关节面不相适应的情况。关节的半月板分为内侧半月板与外侧半月板,分别位于胫骨内侧髁与外侧髁的关节面上。内、外侧半月板的外缘肥厚而凸隆,其借冠状韧带与胫骨两髁的周缘相连:内缘锐薄而凹陷:上面光滑而微凹,与股骨的两髁相连;下面平坦,覆盖在胫骨两髁的关节面上。内侧半月板呈“C”字形,比外侧半月板大而较薄,后部宽阔,前部狭锐。前端于前交叉韧带的前方附着于胫骨髁间前区;后端于外侧半月板与后交叉韧带附着部之间,并于胫骨髁间后区相连;周缘与关节囊的纤维膜及胫侧副韧带愈合。外侧半月板近似环形,较内侧半月板小而略厚,中部宽阔;前后部则较狭窄,前端于前交叉韧带的后外侧附着于胫骨髁间外侧结节的前方,有一部分与前交叉韧带愈合。半月板的功能有以下4个方面:使股骨髁和胫骨髁的关节面更相适应:对股骨髁和胫骨髁的关节面起保护作用;增强润滑,减少摩擦,调节关节腔内压力。半月板的损伤常见于在膝关节屈曲或半屈状态下突然承受扭转暴力,内侧半月板损伤多见。
3、关节软骨:与其他滑膜关节一样,在膝关节内的各部关节面上,都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它的主要功能是:①分散载荷,将关节面所承受的重力分散以免局部承重过度;②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当然,并不是所有膝关节的疼痛都来源于膝关节自身,腰椎间盘突出、臀肌无力、足弓的不正常也有可能是膝关节疼痛的来源。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