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手术治疗:截骨术
临床问题6
前言
ONFH的股骨截骨术的适应症。
经转子旋转内翻截骨术。在术前规划中,必须获得34%以上的术后完好率。术后完好率定义:术后前后X线片上股骨头完整关节面与髋臼承重面积的比值(图2)。
转子间旋转截骨术(TRO):经转子前旋转截骨术(ARO),术后完好率必须达到34%以上;经转子后旋转截骨术(PRO),术后完好率必须达到37%以上。
从骨融合和人工关节的耐久性角度来看,60岁以下一般是截骨术的适应症。此外,上述适应症并不严格适用于年轻人(15岁以下),因为他们可以期待强大的骨重塑能力。相反,由于截骨术的术后治疗期比THA长,因此应考虑患者的社会背景和意愿。
此外,应选择能达到最佳术后完好率的手术方式。但如果与期望术后完好率大致相同,则应选择经转子旋转内翻截骨术,转子间旋转截骨术相对容易,创伤小。
当坏死病灶位于股骨头前部时,应选择经转子前旋转截骨术(ARO),使剩余后部完整骨向前方负重区移动。当坏死病灶位于股骨头中心至后方区域时,应选择经转子后旋转截骨术,使剩余的前部完整骨向后方负重区移动。当完整区域同样保持在前后方向时,从术后关节炎变化的进展速度来看,多选择后旋转截骨术,而不是前旋转截骨术。
临床问题6-1
经转子旋转内翻截骨术
对ONFH有用吗?
在股骨头外侧有足够的完整区域的情况下,经转子旋转内翻截骨术对缓解症状和防止ONFH的进展是有用的。(推荐等级:2,证据等级:C,同意率:%)
经转子旋转内翻截骨术包括楔形內翻截骨术和经转子內翻截骨术,其中楔形內翻截骨术是由日本发展起来的。楔形变骨术仅有一例报道,而经股骨转子截骨术主要在日本开展。该手术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股骨颈绕髋关节中心的曲折旋转,通过股骨处的内旋截骨术将坏死病灶向内侧移动。
该手术技术适用于股骨头外侧有完整区域的ONFH患者,术前骨盆正位片上完整关节面超过34%,且股骨头外侧有完整区域的患者,首选截骨术,因为股骨內翻截骨术很少需要在手术中进行肌肉分离,手术创伤比经股骨旋转截骨术小。
科学性声明。
1.股骨內翻截骨术的患者术后完好率超过34%,其临床效果一般为(表12)。
2.股骨內翻截骨术涉及到术后腿部缩短,缩短量与內翻角有关。
临床问题6-2
前部或后部经转子旋转截骨术
对ONFH有用吗?
经转子旋转截骨术对缓解症状,防止ONFH阶段的进展,坏死面积大有帮助。(推荐等级:2,证据等级:C,同意率:%)
经股骨头旋转截骨术是在日本发展起来的治疗ONFH的方法。在此手术中,在保留股骨近端血管结构的情况下,将股骨头前部或后部旋转,将坏死区移至负重较小的区域,同时将完整区移至负重区。同时,这种方法可以使股骨头变位,以增加完整区的负荷,改善一致性。经股骨转子截骨术适用于ONFH,坏死范围相对较广,包括C2型,直至中年。要使该手术成功,必须对坏死部位进行准确的评估,准确的手术指征,准确的手术技术,以及适当的术后处理。很少有研究对手术方法进行前瞻性比较,本指南的推荐水平是基于许多病例系列的报道。
科学性声明。
1.从中长期效果来看,经转子旋转截骨术治疗ONFH的临床效果一般良好。
然而,不同机构的术后效果不同。
中长期结果中的临床效果(JOA评分或Harris髋关节评分)在术后5年内均在80分以上。以股骨头塌陷为终点的生存率为73.3-94%,以阶段进展为终点的生存率为74-86%,以转为THA为终点的生存率为77%以上,总体上良好。但没有2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报道(表13)。
2.术后完好率是影响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
术后完好率是影响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获得34%以上的术后完好率,才能防止股骨头塌陷和ONFH的进展。当术后完好率在负重区减少时,容易发生股骨头塌陷和骨关节炎的进展(表14)。
3.术前分期和分型影响术后股骨头塌陷和骨关节炎的进展。
ONFH术前3、4期以及C型的严重程度与术后股骨头塌陷和骨关节炎的进展有关。当术前坏死面积较宽或分期较晚时,术后效果较差(表15)。
4.如果术前分期有进展,则考虑经转子后旋截骨术(表16)。
5.与普通THA相比,经转子后旋转截骨术后THA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术前出血量,但术后效果相当(表17)。
6.ONFH的截骨术是否能改善生活质量,其效果与THA的效果相似或相差甚远,尚有争议(表18)。
ONFH无问西东,点滴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