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邬波(1962—),男(汉),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创伤骨科、脊柱与关节外科研究.E?mail:wabc967@126.com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血清和滑膜炎性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DDH患者25例和股骨颈骨折患者25例,切取髋关节滑膜行HE染色,观察2组滑膜的病理改变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滑膜中的IL-6、MMP-3和TIMP-1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2组血清样本中IL-6、MMP-3和TIMP-1含量。结果:HE染色观察发现DDH组滑膜被覆细胞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下层新生血管形成等,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DDH组滑膜中的IL-6及MMP-3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DDH组血清中的IL-6及MMP-3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P<0.05),2组TIMP-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和MMP-3在DDH患者的发病和病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IL-6;MMP-3;TIMP-1

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DDH)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长期慢性疼痛和髋关节活动受限等主要病理特征。这种疾病治疗的一般标准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90%的病例可使病情恢复正常[1-2]。晚期DDH需要手术治疗严重的发育不良和髋关节脱位[3-5]。然而即使晚期DDH手术成功后,文献报道,在45年随访中仍有46%的患者需要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4]。因此,DDH患者最终将会发展为退变性髋关节炎。本文对DDH患者血清和滑膜中炎性因子进行分析研究,阐述DDH的病变机制,探讨DDH发展为髋关节炎与血清和滑膜中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为DDH的保守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取血清、滑膜标本,其中DDH患者25例为观察组和股骨颈骨折患者25例为对照组。DDH患者包括男8髋,女17髋,年龄44~68岁,平均55.3岁;股骨颈骨折患者包括男7髋,女18髋,年龄50~69岁,平均59.3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Crowe分型Ⅰ-Ⅱ型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2)髋臼疼痛,需行手术治疗者;(3)X线片髋关节没有严重的退行性改变,日常髋关节没有明显疼痛感觉。排除标准:(1)患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2)既往经历过髋部手术的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捐赠标本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主要试剂与仪器HE染色液(Baso,珠海贝索);生物素-链霉卵白素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SP-9001(ZSGB-BIO,北京中杉金桥);抗IL-6抗体、抗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3,MMP-3)抗体和抗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1,TIMP-1)抗体(Bioss,北京博奥森);Olympus显微镜及CellSensstandard图像采集系统。

1.3方法

1.3.1组织学观察关节置换后切取髋关节滑膜,共计50个标本。将标本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12%中性EDTA-2Na常温脱钙1.5min,经梯度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包埋后作厚度为4μm的连续切片。切片行HE染色(具体操作详见说明书),观察2组滑膜的病理改变情况。

1.3.2免疫组化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组石蜡切片进行IL-6、MMP-3和TIMP-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切片脱蜡至水,0.125%胰蛋白酶37℃下行抗原修复20min,用体积分数为3%的H2O2室温阻断5min,山羊血清封闭15min,在一抗IL-6(1︰350)、MMP-3(1︰200)或TIMP-1(1︰400)中4℃孵育过夜。冲洗后,分别与生物素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G反应1h以及链霉卵白素反应1h,最后用含有DAB的缓冲液显色,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免疫组化切片置于100倍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每个标本随机选取5个不重叠视野,测定5个积分光密度(integralopticaldensity,IOD)值取平均值,利用Image-ProPlus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半定量测定IL-6、MMP-3和TIMP-1的IOD,比较2组IL-6、MMP-3和TIMP-1的蛋白表达情况。

1.3.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抽取患者静脉血2ml,离心分离血清,将血清标本加入至包被有兔多克隆抗人IL-6、MMP-3或TIMP-1抗体的96孔微滴定量板中,37℃孵育lh。洗涤缓冲液洗3次,加入酶标二抗(经滴定后的稀释度)0.1ml,37℃孵育lh。洗涤3次,加入临时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1ml,37℃孵育15min。2mol/L硫酸终止反应。酶标仪450nm下检测吸收率。用标准重组人类IL-6、MMP-3或TIMP-1绘制标准曲线。每个血清标本检测3次,取平均值记录实验数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织学观察HE染色发现,对照组滑膜未见明显增生,被覆细胞排列较为规则,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下层血管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DDH组滑膜呈乳头状增生,被覆细胞增生,表面纤维素渗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下层新生血管形成,血管扩张,见图1。

2.2免疫组化结果分析IL-6免疫组化染色于细胞核和细胞之中,MMP-3和TIMP-1免疫组化均染色于细胞质中;观察组滑膜中IL-6及MMP-3的棕色物质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见图2。观察组滑膜中IL-6、MMP-3的I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TIMP-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观察组血清中的IL-6及MMP-3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2组血清TIMP-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DDH即髋关节发育异常,通常会导致一系列的有害影响,从中度髋臼发育不良到股骨头半脱位或脱位[6]。中国每年有1%~5%的新生儿受到DDH影响,不同人群中女性与男性比例在4︰1~10︰1之间[7]。其主要解剖学特征包括髋关节变浅,松弛关节囊,关节间隙缩小和髋关节紊乱,导致慢性疼痛,髋关节周围炎症,滑膜增生和髋臼肥大[8]。DDH初期以保守治疗为主,通常需口服氨糖类药物及减轻负重,缓解关节疼痛。对于晚期诊断的DDH,一般治疗无法使髋关节恢复正常,会导致髋关节的持续退变,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及髋关节炎,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长期的负担[9]。当DDH患者关节磨损严重,疼痛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时,需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DDH病变机制复杂,细胞外基质降解是DDH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10]。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细胞外锌依赖性内肽酶的大家族,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催化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降解,TIMPs作为MMPs的抑制剂起到平衡MMPs的作用[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MMP-3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高出正常值的1倍,2组中TIMP-1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同时,MMP-3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TIMP-1在2组间的差异大,因此推断MMP-3的作用超过了TIMP-1的作用,二者间的平衡被破坏而加剧了关节软骨的降解,提示在临床诊断时患者血清中MMP-3含量超出正常值1倍时,有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的风险,可提示DDH患者在软骨代谢层面上存在严重的关节退变,需药物或减轻负重等保守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本研究结果为研究DDH患者关节软骨代谢调节及病程向骨性关节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DDH被认为是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与传统骨性关节炎的病程进展有所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滑膜呈乳头状增生,被覆细胞增生,表面纤维素渗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下层新生血管形成,血管扩张,提示DDH患者的滑膜具有滑膜炎症,有进一步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的可能。而IL-6是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炎性促进细胞因子,异常升高促进成纤维细胞和基质小分子的降解,破坏软骨的结构和功能[13]。本研究中观察组滑膜和血清中的IL-6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DDH组血清中IL-6的含量高出对照组2倍以上,本研究结果提示DDH患者向骨性关节炎发展的过程与IL-6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IL-6在DDH的发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MMP-3及TIMP-1共同作用导致DDH的病程进展,为辅助指导临床进行保守治疗干预的提供数据依据。综上所述,DDH患者关节软骨内软骨退变指标MMP-3、TIMP-1及炎性指标IL-6可以辅助诊断DDH的病程进展,作为DDH患者的临床诊断炎性指标。本课题组将对DDH的病理改变及发展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为DDH患者病程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支持,提示患者加强防护,缩短患者入院诊断时间,缩减诊断流程,以提高保髋手术的疗效。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