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乎精选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为什么“髋关节病变”常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摆在前面,是因为病友们也有误解。两个病本质上是两码事。但片子、症状,都颇为相似。且很多医师、尤其骨科,对“髋关节病变”认识不足,加之长期大量接触“股骨头坏死”病例,思想上容易先入为主,将二者混为一谈。“股骨头坏死”多因长期大量激素、饮酒、外伤等导致,主要病理是“骨头的缺血,坏死”。但髋关节病变,除了“骨头炎症”之外,周围的肌肉、韧带等也受到炎症影响,导致肌肉萎缩、挛缩。分清二者的区别,对治疗意义重大(详见下文)。2、髋关节病变的发生率有多高?答:约30-5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病变。地区差别较大,中国AS人群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据笔者单位调查,我们所在的中国南方区域,约有9%的AS患者,其首发症状为髋关节病变。髋关节病变患者,约有三分之一出现髋关节骨性强直,乡村、山区、落后地区,这一比例更高。
3、哪些人容易发生髋关节病变?答:A.发病时年纪较小(例如22岁)者。B.父亲或母亲或近亲也患有AS者。C.早期出现膝关节、踝关节等外周关节炎者。D.女性髋关节病变发生率略高于男性,病情也稍严重。E.炎症指标长时间显著异常者。
4、髋关节病变的发生,有没有“危险期”?答:据我科不完全统计,约90%的髋关节病变发生于起病5年内,绝大部分发生于起病10年内。所以,如果度过5年、甚至10年“危险期”,则髋关节病变的机会很小。所以,老病号们不必忧心忡忡。
5、髋关节病变可能会出现什么症状和危害?
早期的症状有:髋部、腹股沟、大腿内侧、臀部疼痛,且多剧烈。继而髋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肌肉萎缩,最后出现骨性强直(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生活起居困难,是AS致残的主要原因。例如9年前我科曾到广东某山区县调查,发现AS致残有85%以上由此所致。
很多患者最终要经受“换髋关节”,以恢复部分功能。此举除肉体痛苦、经济负担外,年纪轻轻就需要“换关节”的病友,从远期看难免需要“翻修”。“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再坚固的人工假体日复一日也难免损耗。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因炎症而萎缩、挛缩,也制约换关节之后的功能和使用寿命。另外,病情发展快、过早需要换关节的病友,其学业、就业、婚姻、生育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6、髋关节病变应该如何治疗?
答:早期、积极治疗尤为重要。应尽可能减慢髋关节破坏的速度,避免或延缓髋关节置换手术。如果关节周围肌肉等也得以良好保护,即使以后要换关节,手术效果也相对较好。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在1、2年内积极治疗,多数可获满意控制;女患者更有部分可达到停药进行婚育的目的。一旦耽误治疗,发展至慢性滑膜炎和软骨破坏等,治疗效果变差,事倍功半。
具体用药方面:非甾体抗炎药(消炎止痛药)远不足以控制病情。激素可以用于关节腔内注射,可暂时改善症状,但不提倡口服或静脉使用。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沙利度胺等有低到中度的疗效,能缓和关节破坏。生物制剂疗效确切,但价格昂贵,因生物制剂种类较多,药理上各有特点,应量体裁衣,合理选用。部分中成药具有辅助疗效,但总体疗效有限,也应注意其副作用。此外,要注意保护肝肾胃肠等内脏、防治骨质疏松、改善身体机能、调节免疫状态等。
提示:(1)内容仅针对强直性脊柱炎,不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2)“冤枉药”是指“使用不当、滥用、误用”,而不是否定药物本身,关键是“使用得当”。
1、最广泛使用的冤枉药: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上述药物主要用于AS的外周关节炎(疗效中等),对单纯骶髂关节炎、脊柱炎症一般无效(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因科普篇幅所限,无法一一介绍)。这些药长期以来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有些糊涂医生看到专科医师在开这些药,也跟着开。病人听说别人在吃,“不跟着吃心理不踏实“。恰恰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危害较大的冤枉药:雷公藤,沙利度胺。前者损伤性腺性功能、引起不孕不育;后者有致畸性和长期的神经毒性。因现在药物种类丰富,一般无需“劳驾”这两个药。除个别病例,我反对将之作为常规药物。3、花钱较多的冤枉药:风湿病发病率高,且不易治愈,“市场潜力大”,故长期以来,各地名目繁多的抗风湿中药层出不穷,药名都挺好听。但除雷公藤(药效中)、青风藤(药效中低)、白芍(药效低)等少数品种之外,其他大多数纯中药疗效不确切(所以才会往中药掺激素),且副作用容易被忽略。一位AS父亲带着儿子来诊,感叹“我老婆管我叫神农,我坚决不让儿子再做神农”。言下之意,他早年因信息蔽塞,吃过不计其数的中草药,“遍尝百草”,颇感唏嘘。新病人往往会带着期望和试试看的心理,尝试不少中药,但老病人对这些渐渐就没热情。“纯中药”往往也是游医网络推广的招牌。
4、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冤枉药”:同时使用二种以上非甾体抗炎药,如此效果不增加,副作用却倍增。个别医师、尤其中医师容易犯这个错误。
5、最匪夷所思的“冤枉药”:早些年有的地方把AS当成洪水猛兽、危急重症,开展“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或有个别精心包装、大力网络营销的游医诊所、医院某些科室、各类“特色机构”,以各种“高大上”的名目,往骶髂关节周围和脊柱注射糖皮质激素,追求“一针见效”……不甚枚举。
很多强直、类风湿病人疾病早期本身积极、正规、科学治疗,却经不住家里人、甚至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道听途说的劝告“,四处寻访、上网搜索神医妙药,折腾一番,等关节破坏,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再来治疗,惟有亡羊补牢,每每让人惋惜。除了“贵”,还有什么“罪”:浅谈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前言:
(1)仅讨论强直性脊柱炎,不适用于其它风湿病。
(2)AS病情个体差异很大,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具体用药请征询主治医师。
(3)篇幅所限,断章取义,语焉不详,读者难免片面误解,请当面请教主治医师。
近年来,生物制剂逐渐推广,除了众多周知的“贵”之外,副作用大不大、效果好不好,更是普遍关心的问题。现浅谈如下。
(一)贵。足量使用生物制剂,月花费-元不等。因不是“国家基本药物”,价格并非一刀切,医院(药房)价格可能不同,年费用差别最大可达万元。所医院的基础上,尽可能少花点钱。
(二)副作用。“安全用药”比“有效用药”更要紧。生物制剂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