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走路时,条件允许的话尽量让他光着脚走,这对足部发育是最好的,它可以增加脚底的感官刺激,促进神经发育,锻炼宝宝的踝关节,养成良好的走路姿势。

宝宝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会出现几种看似不正常的步态,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担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01

踮脚走路

走路时足跟不易落地,以足尖着地,奔跑时尤其明显,这样的孩子通常脚尖向上翘起很困难。

此时警惕可能是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医院就诊检查。

02

鸭步

也称摇摆步态,表现为行走时上身不稳,左右摇摆明显,就像鸭子走路一样。有些为单侧有病变,程度较轻也可能不明显,或者向一侧摇摆明显。

单侧不稳可能为下肢部分肌肉肌力不足,或负重时肢体疼痛。

若一开始学步即出现此步态,应警惕是否为髋关节脱位。

突然出现的单侧跛行身体摇摆,滑膜炎可能性较大,若合并发热、关医院就诊。

03

O型腿

O型腿(膝关节内翻)的宝宝走路时双腿叉开,两腿间形状像个括号。

因为妈妈的子宫空间狭小,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蜷着腿,出生后,腿型呈现O型很正常,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一般在2岁左右就会变直。

但如果2岁之后还是O型腿,且越来越严重,应及时就诊确定病因,必要时采取一定的干预方式。

04

X型腿

X型腿(膝关节外翻)对于学步期的孩子来说,走路内八字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腿部和踝关节力量不足,下肢支撑力不够强。

但如果熟练走路后还是有内八字的情况,就需要请医生检查矫正走路姿势了。

儿童保健康复中心诊治范围

儿童体检中医儿童保健

生长发育专科:矮小、性早熟、肥胖、生长发育监测

心理行为专科:语言促进、运动促进、多动症、抽动、遗尿症

早产高危儿管理专科:早产儿、新生儿期患病儿童综合管理

儿童康复专科:语言发育障碍、3岁以上口齿不清、运动发育障碍、肌张力异常、脑瘫、走路姿势异常、癫痫

儿童营养专科:营养分析、喂养指导、饮食行为问题干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