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上个礼拜,放射科刘大夫介绍给我一个病人,是一位70岁左右的老太太,虽然她年龄不小了,可是身体依旧硬朗,天天在家忙里忙外。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她总感到右侧臀部隐隐作痛,尤其在坐下时更为明显,自己还可以在痛处摸到一个核桃大小的“硬疙瘩”。老太太心里打鼓了:“听说过手掌和脚掌可以磨出茧子,难道屁股也会坐出茧子来”?经过诊断,我告诉她所患疾病可能是“坐骨结节囊肿”,之后给她开了盆腔MR平扫+增强扫描的检查,结果如下所示:

MRI影像学表现:

右侧臀部坐骨结节内侧内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约3.8×4.3cm,边界清楚,T1呈稍低信号,T2呈高信号为主,内见线状低信号,增强示病灶边缘明显强化,并见液平面。

意见:考虑右侧坐骨结节囊肿,并出血及感染可能。

小粉什么是坐骨结节囊肿呢?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来一起复习一点儿解剖学的基础知识:

人体臀部的骨骼是由骨盆组成的,其中坐骨是构成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见下图(1)。其实呢,坐骨又可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就在坐骨体和坐骨支会合处有凸向后下方的骨性粗隆,我们称之为坐骨结节,见下图(2)和图(3)。当人采取坐位姿势时,坐骨结节正好就是与凳面接触的那个“骨头”。

图(1):盆骨中的坐骨

图(2):坐骨结节示意图

图(3):模型中的坐骨结节

小粉那么,坐骨结节囊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别着急啊,听我慢慢讲:在坐骨结节的顶部是有滑囊的,滑囊内部可分泌液体,充满了滑囊液的滑囊可以起到减少组织间的摩擦与受压的作用,就像有缓冲作用的跑步鞋,是保护坐骨的“保护装备”。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坐下时不会有任何的不适感。

但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激素水平出现了生理性的降低,不仅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的皮下脂肪和臀部肌肉在逐渐萎缩;起到重要缓冲作用的滑囊液也逐渐减少了。另外,逐渐减少了运动量的老人又总是喜欢找个地方坐着,这种长期的与凳面挤压和摩擦力,使得本身已经“带病工作”的滑囊不堪重负。

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滑囊发生创伤性的病变,滑囊内容易充血、肿胀、浆液性渗出物增多,迁延日久积液就会变得粘稠、混浊、纤维素沉着而发生粘连。这时,滑囊壁增厚、滑膜表面粗糙,最后形成了坐骨结节囊肿。

而这种滑囊炎大多发生在一侧坐骨上,这可能与坐姿不正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坐下时跷“二郎腿”,这种失衡的坐姿使得位于“受压迫”的一方坐骨结节接受了几乎两倍的压力,如下图(4)。此时受压迫一方的坐骨结节更容易发生坐骨结节囊肿!

图(4):错误的坐姿---跷二郎腿

小粉那么怎么预防坐骨结节囊肿发生呢?

预防宝典(记得收藏哦):

1、坐姿要正。中国人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想预防坐骨结节囊肿,首先就要从改变不良的坐姿习惯入手,不要经常跷起二郎腿,也不要长时间盘腿而坐。

2、坐具须软。平时如果习惯于坐木椅、硬板凳者,最好改为具有较好缓冲作用的沙发、藤编等坐具。这样的软性坐具有利于减少对双侧坐骨结节的“硬性摩擦”,从而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3、重视运动。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在预防坐骨结节囊肿方面也同样适用,即使在处于坐姿时,我们也建议大家不要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坐姿,间断起身站立、甚至按摩坐骨结节部位都有利于预防本病!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本文的图片和文字受







































治白癜风的方法
女性白癜风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