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论述题

(一)运动系统

1、详述膝关节的结构、运动及相应的运动肌。

2、详述髋关节的结构特点、如何运动及相应运动肌。

3、对俯卧撑动作上肢各环节进行运动解剖学分析(列表)。

4、对原地纵跳时下肢肌肉工作情况列表进行解剖学分析

5、写出人体主要肌肉(躯干、四肢,5块以上)的名称、位置、主要功能及肌肉力量练习方法。

6、请举例说明上下肢六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的运动。

参考答案

1、详述膝关节的结构、运动及相应的运动肌。

答案要点:

(1)基本结构:由股骨和胫骨相应的内外侧髁关节面组成股胫关节,属椭圆关节;由股骨髌面和髌骨后面组成股髌关节,属屈戌关节。故膝关节是椭圆屈戊关节。

(2)辅助结构:

①半月板:位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上的2个纤维软骨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半月板外缘厚,内缘薄,上面与股骨内外侧髁相接。起到加深关节窝、使上下两关节面吻合、缓冲震动、保护关节软骨等作用。

②韧带:主要有关节囊内的交叉韧带,在髁间隆起的前后方,分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交叉韧带使股骨和胫骨紧密相连结,并有防止胫骨向前后移动的作用。关节囊外有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连结股骨内上髁和股骨内侧髁。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外侧,连结股骨外上髁和腓骨小头外侧面。两条侧副韧带有限制膝关节过度后伸及旋转作用。当膝关节两侧受到暴力时,侧副韧带容易损伤。髌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面,是股四头肌肌腱延续部分,由前面加固膝关节。

③滑膜囊和滑膜皱襞:滑膜囊是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外突出形成的囊,在肌腱和骨与骨之间,减少运动时肌腱和骨面之间的摩擦。关节囊的滑膜层伸入关节腔内,形成滑膜皱襞,在髌韧带的两侧,叫翼状襞。内有脂肪,以填充腔内间隙,加固关节。

(3)膝关节的运动:绕冠状轴可屈伸运动,屈膝时可绕垂直轴做旋转运动。

(4)运动膝关节的肌肉

A.使膝关节屈的肌肉:大腿后面的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位于小腿后面的腓肠肌等。

B.使膝关节伸的肌肉:主要为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

C.使膝关节旋内的肌肉:主要为大腿后面的半腱肌、半膜肌;大腿内侧面的股薄肌以及大腿前面的缝匠肌。

D.使膝关节旋外的肌肉:主要为大腿后面的股二头肌和位于小腿后面的腓肠肌外侧头。

2、详述髋关节的结构特点、如何运动及相应运动肌。

答案要点:

(1)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股骨头的关节面约占球面的2/3,髋臼的周缘有髋臼唇附着,增大了关节窝的深度。关节囊坚韧。加固关节的韧带前方有髂股韧带,内侧有耻股韧带,后方有坐股韧带,其中髂股韧带最为强大,它起自髂前下棘,呈人字形止于转子间线,有限制髋关节过度后伸的功能。

(2)髋关节是杵臼关节,有3个运动轴,可绕冠状轴做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做收展运动,绕垂直轴做旋内,旋外运动。此外还可进行环转、水平屈和水平伸等运动。

(3)运动髋关节的肌肉来自两大部分,即髋肌和大腿肌。

髋肌主要有前群的髂腰肌、阔筋膜张肌和后群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股方肌等。大腿肌主要有前群的缝匠肌、股直肌;大腿内侧群有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大腿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使髋关节屈的有髂腰肌、缝匠肌、股直肌、耻骨肌;使髋关节伸的有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使髋关节外展的有臀中肌、臀小肌;使髋关节内收的有耻骨肌、股薄肌、大收肌、短收肌、长收肌;使髋关节旋内的有臀中肌和臀小肌前部;使髋关节旋外的有髂腰肌、臀大肌、大收肌、梨状肌等。

3、对俯卧撑动作上肢各环节进行运动解剖学分析(列表)。

4、对原地纵跳时下肢肌肉工作情况列表进行解剖学分析(列表)。

5、写出人体主要肌肉(躯干、四肢,5块以上)的名称、位置、主要功能及肌肉力量练习方法。答案见教材(略)

6、请举例说明上下肢六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的运动。答案见教材(略)

(二)内脏与脉管系统

1、试论与小肠强大的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解剖结构有哪些?

2、试从肾的组织结构阐述尿的生成机理、尿液产生后经何途径排出体外。

3、葡萄糖经饮用进入肱二头肌的途径如何?肱二头肌内某些代谢产物如何经尿排出体外?

4、O2由体外进入小腿三头肌的途径如何?小腿三头肌内的CO2经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

参考答案

1、试论与小肠强大的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解剖结构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在成人全长5-7米;

(2)十二指肠不仅接受胃液,还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内含各种的消化酶;

(3)空肠和回肠粘膜有许多粘膜皱襞,皱襞表面有丰富的小肠绒毛,极大地扩大了消化液与食靡的接触面积;

(4)小肠绒毛表面的单层柱状上皮有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小肠绒毛内有中央乳糜管,可吸收脂肪酸;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部分脂肪酸;

(5)小肠绒毛之间的小肠腺可分泌小肠液,开口于绒毛根部,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试从肾的组织结构阐述尿的生成机理、尿液产生后经何途径排出体外。

答案要点:

在肾的剖面上,可见肾实质上有深色的皮质和浅色的髓质。显微镜下肾实质可分为泌尿部和排尿部。泌尿部又称肾单位,包括肾小体与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囊和肾小球构成,肾小囊间的裂隙为肾小囊腔,肾小球为由毛细血管网。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压很高,使血浆内小分子物质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体后分布在肾小管周围,由于该处血压已降低,血浆成分浓缩,毛细血管与肾小管紧贴可以进行重吸收,重收后的尿液为终尿。排尿部包括包括集合管和乳头管。终尿经集合管、乳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3、葡萄糖经饮用进入肱二头肌的途径如何?肱二头肌内的代谢产物如何经尿排出体外?

答案要点:

(1)葡萄糖→口腔→咽→食管→胃→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肠静脉→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肱二头肌。

(2)肱二头肌内的代谢产物→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主动脉胸部→主动脉腹部→肾动脉→肾门→经各级分支后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滤过屏障→肾小球囊腔→肾小管→集合小管→乳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4、O2由体外进入小腿三头肌的途径如何?小腿三头肌内的CO2经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

答案要点:

(1)O2由体外→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气血屏障→肺内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主动脉胸部→主动脉腹部→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小腿三头肌。

(2)小腿三头肌CO2→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气血屏障→肺泡→支气管→气管→喉→咽→鼻→排出体外。

(三)神经系统与感官、生长发育

1、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异同点。

2、试比较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的区别。

3、详述脑的分部和位置。

4、人体生长发育有何规律?并说明在性别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异同点。

答案要点: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同点有:

(1)两者都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2)到达支配的器官前都要换一次神经元。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不同点有:

(1)低级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腰3节段灰质侧角;副交感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骶部2~4节段。

(2)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交感神经节位于椎旁和椎前,分别称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附近和器官壁内,分别称为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因此,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而副交感神经相反。

(3)交感神经在周围的分布范围较广;副交感神经在周围的分布则不如交感神经广泛,如大部分的血管、汗腺、立毛肌等均无副交感神经支配。

(4)对具体器官的作用不同,如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加强、胃肠道的活动减弱,瞳孔扩大,而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胃肠道活动加强,瞳孔缩小。

2、试比较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的区别。

答案要点:

(1)两者所支配的器官不同: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2)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

(3)中枢部位不同:躯体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脑干的运动核和脊髓全长的灰质前角;内脏运动神经元的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在脑干的副交感核、脊髓胸腰部的侧角和骶部灰质的副交感核。

(4)传出途径不同:躯体运动神经自中枢到所支配的器官只需要一个神经元;内脏运动神经自中枢发出后必须先在自主神经系的神经节中交换神经元,再由神经元发出纤维到达效应器。

(5)神经纤维的分布不同:躯体运动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要先在脏器和血管表面形成神经丛,由丛再发出分支到效应器。

(6)躯体运动神经一般是比较粗的有髓纤维,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是较细的有髓纤维,节后纤维是无髓纤维。

3、详述脑的分部和位置。

答案要点:

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大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六个部分。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延髓向下经枕骨大孔连于脊髓。脑中间有空隙,称为脑室,内含脑脊液。

脑干是位于脊髓与间脑之间的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

小脑位于大脑枕叶下方,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小脑两侧膨大称小脑半球;中部较狭窄称小脑蚓。小脑借3对小脑脚连于脑干的背面。小脑下脚主要由起于脊髓和下橄榄核的纤维组成,是小脑与脊髓的神经联系;小脑中脚的纤维起于对侧脑桥核;小脑上脚主要由小脑发出的纤维组成,是小脑与中脑的神经联系。

间脑位于脑干和大脑之间,它的两侧和背面被高度发展的大脑皮质所掩盖。其主要部分是背侧丘脑和下丘脑。

大脑又称为端脑,是脑的最大部分和最高级部位。两侧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而成。

4、人体生长发育有何规律?并说明在性别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

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头尾发展规律和向心发展规律。

性别上的特点:

(1)时间的差异:女子青春期发育较男子早。各项发育指标增长值和增长率出现高峰的年龄女子比男子早1~2年,青春期发育的结束时间女子比男子早2~3年。

(2)体格的差异:男子多数指标生长发育的波峰比女子高,波幅比女子宽,造成了男子体格与女子体格之间的显著差异。

(3)多数指标存在两次交叉:如身高与体重,10~14岁,女生身高、体重平均数均高于男生,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4岁左右,男生的身高体重又超过了女生,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此后,男子各项指标的数值一直高于女子。最终形成了成年男女在身高、体重上的显著差别。

(4)体型的差异:青春期男子上体围、宽度增长得较快,女子则是下肢的围、宽度增长得较快,形成了男子上体宽粗、下肢细长,女子上体窄细、下肢粗短的体形。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