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广泛关节软骨损伤,大约80%的患者是创伤造成的,主要继发于踝关节骨折和韧带损伤。与髋关节炎和膝关节炎患者相比,踝关节炎对年轻人的影响更大。
踝上截骨术(SupraMalleolarOsteoTomy,SMOT)最早由美国学者Speed和Boyd于年提出的。在年Takakura及其同事的研究第一次系统地报导了踝上截骨术的临床疗效,根据Takakura等人的研究,在踝关节正负重X光片中,内翻性踝关节炎分为四个阶段:1、早期硬化和骨赘形成,而踝关节空间不变。2、内侧关节间隙变窄,没有软骨下骨接触;3、与软骨下骨接触消除踝关节间隙;4、个内翻踝关节与骨骼完全接触。第三阶段分为仅限于内踝的3A踝关节闭塞术和延伸至距骨穹顶的3B踝关节闭塞术[1、2]。随后踝上截骨术应用于早中期不对称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逐渐变得普及。
图1.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截骨示意图
1A术前负重位踝关节示踝关节畸形;1B内侧闭合楔形截骨;1C校正后的术后情况;1D圆顶形截骨与畸形相同,矫正中心位于畸形顶点;1E术后矫正情况及距骨在胫骨机械轴线下的中心位置。
图2.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足外观照(左)和术前负重位X线片(右)
图3.术前需要测量角度包括胫骨远程关节面角(TAS)、胫骨侧面关节面(TLS)、距骨倾斜角(TT)、胫骨踝穴角(TC)、胫骨内踝角(TMM)。
此外,有报导指出应用踝上截骨术结合关节牵开治疗距骨倾斜角增大的内翻型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随着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爱湃斯(Aplus)也报导了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踝上截骨治疗内翻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传统截骨方法相比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
图4.患者A.搭配客制化的3D打印的截骨导板辅助踝上截骨治疗内翻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前踝关节接受治疗后,截骨术后得到满意的结果。
踝上截骨术可以恢复踝关节的负重力线,降低胫距关节内侧的接触压力,恢复胫距关节面的平整,改善软骨软化,推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进展,甚至可以逆转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期。在选择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个人意愿进行综合考虑。
仅供内部使用,如不当使用,本司拥有免责权Y.Takakura,Y.Tanaka,T.Kumai,andS.Tamai,“Lowtibialosteotomyforosteoarthritisoftheankle.Resultsofanewoperationin18patients,”TeJournalofBoneJointSurgery(BritishVolume),vol.77,no.1,pp.50–54,.Y.Tanaka,Y.Takakura,K.Hayashi,A.Taniguchi,T.Kumai,andK.Sugimoto,“Lowtibialosteotomyforvarus-typeosteoarthritisoftheankle,”TeJournalofBoneJointSurgery(BritishVolume),vol.88,no.7,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