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老人们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从来不知道里面到底暗自包含了多少信息,直到自己出嫁了,有一天抱着孩子回娘家了,才发现早已物是人非。
故事的主人翁是我,毕业多年之后才成家,要孩子更是到了30岁,而弟弟早早成了婚,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一直没有买房子,到后来想买的时候,首付都缩水了,干脆的和父母住在了一起。
日子平淡的像一片湖水,静静的,我在要孩子之前,没怎么回过娘家,偶尔回一次。大包小包的往家里带,弟媳妇的衣服,弟弟的鞋子爸妈的衣服,每个人都有礼物,我的工资也不是很高,在省会级别的城市里,每月自己固定花销以外,攒下了一点钱留作备用。每次回老家,她都满怀期待,提前一天给家里人买东西,爸爸妈妈每次看到我回来,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总觉得养闺女有一些回报吧。
可是这种好的气氛,到了生完孩子以后,不知不觉的,爸爸妈妈的态度也变了。弟弟,弟媳妇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每次带着奶娃娃回去,都是不冷不淡的,尤其是出了月子,回了老家,住了一段时间,可是把她憋坏了。
回老家的日子,度日如年,本来出了月子,觉得回了娘家,会休息好一些,不成想缺恶化了家庭关系。孩子两个多月,特别爱哭闹,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就开始了,哭一个钟头才算了了。每次到哭的时候,妈妈都让我赶紧躲起来,跑到厨房,怕弟媳妇听到不高兴,影响人家睡觉,我觉得妈妈说的挺有道理,我就抱着孩子在厨房转悠,终于不闹腾了,我可以睡觉了,早上七点钟,弟媳妇上班要走,妈妈喊我起床,理由是家里有弟媳妇,不能赖床,这样显得不好,怕弟媳妇看到了,嫌麻烦。我听了很郁闷,晚上睡不好,还不让人睡个懒觉,妈妈说你中午再补,或者等她上班走了,再睡觉。
中午弟媳妇下班,妈妈做好饭。给我使了个眼色,我夹了一些菜,盛了一碗米饭。就去里屋吃了,我知道妈妈的意思,不上饭桌,怕麻烦。家里有弟媳妇,妈妈总是这样教导我,说不能因为我的到来,惹得人家不高兴,进而引发家庭大战,到时候我走了,拍拍屁股,不带走一丝云彩,妈妈和儿媳妇的关系就会僵。
我觉得还有道理吧,一直这么听从,我自己心里也觉得过意不去,所以我呆了半个多月就回自己家了。由于婆婆年纪太大,腿有滑膜炎的毛病,也帮不了我什么忙。所以呢,我在孩子小时候,一直过着两边跑的日子,真是没有办法。
到孩子两岁的时候,我基本上不回去了,原因是因为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心酸,虽然妈妈也是好意,但是妈妈这种担惊受怕,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我觉得她是太敏感了。但是她觉得我不懂事。
因为住的是农家大院房子,院子很宽敞,我的孩子想拉粑粑,我妈带她到院子的一块土地上解决一下,这时候我弟媳妇正好出门,我妈赶紧把孩子拉起来了,粑粑都掉了一根,一边拉孩子一边说,你津津来了,赶紧换个地方拉,要不臭到她了。我看到我妈拉着孩子站起来,屁股上掉着一块屎,我心里气的不打一处来。
没过几天我就带孩子回去了,以后再难,再累,我决定再也不回娘家了,也让妈妈省心,我自己免生气了,可能这样对所有人才最好。
娘家的路,难回吗?
欢迎评论,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