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办,医院承办的“年华东疼痛医学论坛暨山东省第九次疼痛学学术会议”于9月9~11日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召开。本次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疼痛科主任傅志俭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生元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疼痛研究中心主任樊碧发教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医院疼痛科主任刘延青教授,医院党委书记王一兵教授、山东省医学会副秘书长张林先生、山东省医学会学术会务部饶林主任,山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名誉主委,中国疼痛学科创始人之一宋文阁教授以及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专家、代表约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生元教授以“精准医学与头痛”为发表精彩演讲,原发性头痛全球患病率高达35.4%,位居第二。在我国原发性头痛发病率也高达23.8%,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经济负担。之后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精准医学的概念、发展沿革、精准医学的四个要素(精准,准时,共享,个体化),提出精准医学的发展将有助于更好地对偏头痛进行诊断和治疗,充分了解偏头痛的发生机制对精准医疗的开展有益。最后向我们介绍了目前针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以及进行一定的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在场听众听得聚精会神,受益匪浅。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疼痛研究中心主任樊碧发教授为我们解读了ICD-11分类,年7月16日,卫生部(卫医发号文件)发布,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至此,疼痛科有了“户口本”。目前,正在进行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ficationofDisease,ICD)的第11次修订,拟于年公布,即ICD-11,其中有了慢性疼痛的7个主要类别,兼顾了慢性疼痛分类系统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又此,疼痛科将拥有“身份证”。疼痛科即将得到了国际的认证,而ICD-11中有了慢性疼痛的分类,给我们临床工作带来了便捷。江西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疼痛科主任张达颖教授以题为“内脏神经解剖与疼痛临床”,向我们介绍了内脏神经的功能、分类、痛觉传导通路、相应支配区域和解剖定位,又从临床角度出发介绍了星状神经节阻滞、奇神经节阻滞、胸交感干和腰交感神经阻滞/射频/化学毁损,腹腔神经丛、肠系膜下神经丛及上腹下丛阻滞,内脏大、小神经阻滞的解剖定位、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让我们对内脏神经的功能和临床应用又有了新的认识。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玉秋教授以“疼痛、焦虑、记忆”为题,浅入深出,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清晰简洁的幻灯,向我们讲述了癌痛的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的发生机制,疼痛诱发的痛厌恶情绪由NMDA受体介导的PKA-ERK-CREB信号通路调控激活,更为有趣的发现是应激可诱发焦虑,但同时应激有助于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张教授的演讲,有助于广大临床工作者对基础研究有了深入认识,激发了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山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名誉主委宋文阁教授以题为“哲学思维与疼痛临床”发表精彩演讲。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宋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影像和病例资料,提出哲学思维在医学上的重要性,要用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来认识疼痛临床,从病人-疾病、心理-躯体、功能-结构、诊断-治疗四个方面出发,更安全、有效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为疼痛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次论坛分为五大板块,分别为学科建设、基础研究与护理论坛,核心技术论坛,多学科疼痛论坛,疑难病例讨论与青年论坛和workshop超声引导技术论坛,涵盖了疼痛诊疗、疼痛护理以及疼痛的基础研究,是疼痛学科的一场盛宴。学科建设、基础研究与护理论坛在学科建设、基础研究与护理论坛上,医院疼痛科主任王祥瑞教授首先做了精彩讲课。王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了疼痛科医生与人沟通艺术和方法。王主任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并以生动形象的例子向广大疼痛科医生分享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方式。南京大医院疼痛科主任林建教授做了简短生动地讲课。他分析总结了疼痛科门诊和住院的主要病种。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疾病是疼痛科主要病种,他提出一个临床科室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病种,这个病种要与该学科的名称相关,用本学科的核心技术诊治。第二医院(长海医院)熊源长教授登场了,他从神经阻滞谈疼痛科发展,结合神经阻滞发展的历史,强调了神经阻滞技术仍是疼痛科的有效技术和支柱技术。他又指出神经阻滞的不足,比如神经阻滞现在以盲探为主、风险大,用药五花八门的问题,但是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将来会有更好的药物和更多样的手段,未来的前景更加光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王彦青教授,发表了题为“电针及穴位埋线对慢性痛的长效镇痛效应与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探讨”的演讲,并从实验证明针刺镇痛的可行性。医院疼痛科主任梁立双教授详细介绍了带状疱疹治疗的思考,他强调了中枢敏化是这种疾病形成的关键,应早期、充分治疗,防止中枢敏化形成,并对药物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做了报告。南京医科大学刘文涛教授以“医用臭氧的物质基础研究”发表精彩演讲。刘教授首先介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现状,指出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以臭氧为核心的介入治疗具有快速起效、疗效持久、无毒性尤其无胃肠道不适等优点。刘教授团队的臭氧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观察,进一步解释了臭氧的镇痛作用。医院疼痛科主任王德强教授,医院疼痛科住院病人疾病谱、腰椎间盘治疗方式分布情况及微创手术完成情况,强调椎间孔镜技术在疼痛科的“顶梁柱”地位,并指出选择适应证、规范操作、综合治疗、加强沟通及人才培养是用好椎间孔镜技术的重要途径。医院疼痛科魏建梅护士长就“疼痛评估管理电子病历记录的一体化设计与应用”做了专题报告,魏教授团队在原“生命体征观测单”基础上增加疼痛部位、性质、评估方法及用药后疼痛评分,为临床疼痛管理和治疗更好地提供依据。医院疼痛科护士长余恩念从疼痛评估标准化、疼痛记录规范化、病情观察规范化、沟通指导同质化、医院疼痛科疼痛护理标准化管理,其“精准医疗,精细护理”的理念为建设无痛病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核心技术论坛核心技术论坛同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李顺教授为我们讲解椎间孔镜与后纵韧带相关知识,内容涉及后纵韧带解剖、椎间孔成型、内镜下的后纵处理,尤其讲解了Uless技术相关知识,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医院疼痛医学中心金毅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系统、详细地讲述了脊柱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为我们今后的临床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安徽医院疼痛科陈家骅教授讲解了骨转移癌的微创介入治疗,强调镇痛药物与微创介入联合应用,为晚期癌痛患者最大程度的减轻痛苦。医院的林学武教授介绍了疼痛治疗中关于超声技术的精彩解读,超声引导可防止神经内损伤,并提高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更加精确。医院麻醉科兼疼痛科主任医师鲍红光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难治性心绞痛与颈源性心绞痛的相关知识,鲍教授精彩生动的演讲更是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浙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智英教授从多种病因入手结合最新研究、病例分析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详细介绍了慢性腹痛的诊治。南昌大学附一院疼痛科张学学主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就脊柱内镜的适用患者及术前、术中、术后介绍了脊柱内镜技术在老年腰腿痛中的应用注意点。来医院疼痛科杜冬萍主任从蝶腭神经痛的定义、病因、解剖、超声导下的经翼腭窝神经阻滞治疗操作要点及病例分享五个方面,发表题为“超声引导的经翼腭窝神经阻滞治疗蝶腭神经痛”演讲。医院疼痛科主任陈付强教授介绍了脊髓电刺激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难治性疼痛中的应用,并结合具体病例作出精彩的讲解,最后还提出在疼痛专科治疗中要勇于探索及尝试。超声workshop论坛同时,workshop超声引导论坛也在进行,全场座无虚席,大家聚精会神的听着专家讲课,最后还进行了上机操作,受益颇多。医院郑拥军主任主持。多学科疼痛论坛在11日上午的多学科疼痛论坛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孙涛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射频的疼痛治疗机制,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生动地讲述了射频治疗的临床应用。医院疼痛科主任刘延青教授就术后疼痛并不乐观的现状指出,应早期干预围术期疼痛从而预防外周及中枢敏化的发生,急性疼痛干预不利会产生痛敏使疼痛慢性化。医院副院长,疼痛科主任姚明教授在“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骨癌痛”的演讲中,通医院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操作程序和治疗效果,对我们在临床治疗晚期骨癌痛中具有指导意义。医院的刘国荣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他对银针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的感悟,在演讲中他讲述了许多有趣的案例并展示了治疗过程中的图片,给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临床经验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和不足之处,使我们受益匪浅。安徽医院疼痛科王立奎主任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并发症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的演讲中通过两个典型病例向我们介绍了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的起病特点和和处理方式,对我们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这一棘手的并发症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山东大医院疼痛科主任于灵芝教授就“足踝生物力学与腰腿疼痛”给我们做了生动的讲演,使我们对疼痛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为我们对疼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青医院疼痛诊疗科主任刘传圣教授就“经椎间孔脊椎内镜下复杂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微创治疗”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病例分享、病例入选标准、术中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术后处理及随访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对该项技术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医院黄接云主任的“超声引导选择性颈神经阻滞结合银质针疗法治疗颈椎病”这一演讲题目,为传统治疗方法和现代技术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疑难病例讨论和青年论坛疑难病例讨论和青年论坛同样多彩纷呈。福建医院神经外科陈富勇主任从病例入手,详细介绍了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手术方式、术后疗效、术后注意事项,为癌痛治疗开启了新的篇章。赣医院疼痛科的付敏主任,他以“CT引导PVP治疗胸8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探讨”为题,从各方面介绍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医院疼痛科的朱庆主任总结大量文献及自身工作经验,阐明了临床鞘内吗啡泵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处理,为大家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指引。浙江大医院麻醉手术部的黄浩医生以“EphrinB-EphB调控疼痛的信号通路研究”为题,详细讲述了研究方法、结论及工作成果,希望通过阐明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位,研发新药,最终缓解疼痛。在青年医师论坛上,医院恒台分院的汤明主任为我们讲解了腰中央椎管狭窄症的椎板下入路治疗,为我们呈现了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的新思路。医院的周晓凯医生为我们带来了1例腰椎椎管内滑膜囊肿的诊治报告。医院疼痛科的章沿峰医生则结合1例典型病例为我们讲解了骨质软化症的相关知识。来自医院的杨聪娴医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根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所带来的启发,从疼痛科常见病症的诊断及治疗中发现新内容,挖崛新知识,也是疼痛科不断发展的源泉之一。闭幕式,交接仪式随着青年论坛的结束,年华东疼痛医学论坛暨山东省第九次疼痛学学术会议即将闭幕。在闭幕仪式上,山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傅志俭教授总结到,感谢华东六省一市的同道积极参与,会议的成功举办,得到兄弟省市的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领导、各医院疼痛科主任、同道大力支持,感谢孙涛主任从外地回来参与会议的筹备和举办。特别感谢德高望重的宋文阁教授,不辞辛劳,亲力亲为,做出极大的奉献。感谢志愿者们使得会场上井然有序。之后宋文阁教授总结到,虽然这次会议可能还有很多不足,但是从我们邀请到的疼痛学的知名专家和丰富的讲课内容上,可以弥补到这些不足。尤其是在青年医师论坛上,青年医生带给我们的疑难病例分析,彰显他们较高的水平,也让我看到疼痛专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的未来。最后,傅志俭教授将沉甸甸的会标递交给安徽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林学武手中,他表示要向山东省兄弟省份学习经验,欢迎大家明年参加在安徽举办的华东疼痛医学论坛。年华东疼痛医学论坛暨山东省第九次疼痛学学术会议合影高清大图,请横放手机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