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骨科的发展历程中,他的贡献占有重要地位;他苦心孤诣,推动中国骨科发展,培养出一批优秀骨科人才作为中坚力量,用一生描绘了中国现代骨科的发展轨迹;他乐教善授,致力于医学教育工作,高瞻远瞩的提出医学生教育要重视人文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今已是桃李满园;他广涉博学,不做专家做“杂”家”,积极从事医史研究和写作;他孜孜不倦,已近百岁,仍然每天伏案阅读笔耕不辍……这些被旁人认为了不起的成就和经历,在他本人看来,却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他对自己的评价则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勤奋”。“我只是一个勤奋的人,做一辈子勤奋学生。”

  他医院骨科建立者,我国著名骨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冯传汉。

医院的一世情缘

  96年前,医院的前身——医院开业的日子和冯传汉教授的生日就相差一天,这医院与冯老的一世情缘。

年,冯传汉从协和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医院留任外科住院医师。这位日后成为中国现代骨科领域泰斗的大家,此时还只是刚刚穿上白大褂的年轻医生。不过,他马上就将遇到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折。

年12月8日,医院,医院解散,全体医院。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身边的朋友和同事纷纷做出不同选择,有的南下,有的回乡,冯传汉也一度迷茫。最终他选择留在北京,跟随钟惠澜、林巧稚、孟继懋等多位专家教授一起来到医院(医院前身)工作。

医院始建于年,是中国人自行集资建立并医院,我国现代医学创始人、卫生防疫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任第一任院长。医院96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过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北医院、医院、医院等6次更名。

前往医院,是冯传汉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此后,他作为“七朝元老”,医院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成长轨迹。而医院创建者立碑明志,所撰写的《医院记》中所载“本仁恕博爱之怀,导聪明精微之智,敦廉洁醇良之行”这一核心价值观,也成为冯传汉追求的目标。

从年,医院医院(也就是当时的医院)担任外科住院总医师的,到现在已经整整72个年头。当年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成为了德高望重卓有建树的医学大家、骨科泰斗,冯老医院的成长变迁,可谓是“七朝元老”,为医院建设、为骨科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苦心孤诣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骨科学科发展

年,冯传汉来到医院担任外科总住院医师,年开始,从事骨科专业,并在孟继懋教授的支持下,成立了骨科组。50年代初期,他首先在国内开展屈指肌腱损伤的修复手术,这种手术要求高,当时国内很少有人问津。年他在《北京医学院学报》第一期上,报告了《41例手部肌腱损伤的修复》,是为中国第一篇正式手外科的论文。

膝关节半月板的伤病很多,在50年代,对这种病的诊断只靠临床体检,没有很好的确认手段,所以手术治疗也多属探查性质。为此,冯传汉在国内首先采用“膝关节注气造影法”,利用空气与软组织不同密度的对比,清楚地显示损伤半月板的裂隙及盘状半月板的轮廓。从此,半月板的伤病多数可以在手术前作出明确的诊断,使手术有的放矢。

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国内外虽有多种手术方法,但复发率都较高。冯传汉深入研究该病的创伤解剖,发现脱位肩关节的前下方存在一个“关节疝囊”,他设计了消灭“疝囊”同时加强关节囊壁的手术,术后远期效果良好。一次,他遇到一例股骨颈基底有较大的动脉瘤性骨囊肿,无论刮除或切除,股骨头颈与股骨干都会失去能承受应力的连接。冯传汉与同事们苦心思索,为该病例创造了一种“串联式”骨块植骨法,可重建股骨颈及部分大转子,这既利于骨愈合又恢复了股骨功能。此种设计为国际首创,已编入年美国出版的《骨肿瘤切除关节重建假体设计与应用》一书中。

冯传汉教授是我国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的奠基人,年冯传汉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了《骨巨细胞瘤》一文,从此开展了骨巨细胞瘤的系列研究。在临床工作以及疾病流行学调查中,冯传汉了解到中国的骨肿瘤中骨巨细胞瘤的发病率高达15%,占骨肿瘤发病的第一位。而这一疾病在美国的发病率为5%,在日本为10%。为了弄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从60年代起,他选择了这一多见又有潜在恶性的骨肿瘤作为主攻课题,和他的研究生们展开此瘤生物学特性的系列研究,进行了冷冻储存组织培养、超微结构、组织化学、免疫学、DNA测定、组织计量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观察。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骨巨细胞瘤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受到广泛   82岁时主编了《肩关节外科学》;

  84岁时他主持的“骨巨细胞瘤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87岁时协同徐万鹏主编了《骨科肿瘤学》;

  89岁时主编了《临床骨科学》和《中国现代骨科史料》;

  90岁时收集整理了《医院骨科成长发展的60年》;

  93岁时编著了《基础英语概要——英语读写指南》;

  95岁时完成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及其相关基础知识”笔记约6万字,并且开始研读年以来新出版的医学教科书《基础病理学》、《基础及临床药学》,以了解现代医学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基础知识;

  99岁高龄时,冯老写出数万字的《大学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再教育和再认识》的读书札记,并整理成册……

不难理解,王澍寰教授对冯传汉的推崇:“每与老师晤谈必有所获。老师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以及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每想借由偷闲,但每念及老师的风范则不敢怠慢。”

为了掌握医学发展的动态趋势,做到“永不落伍”,现在已近百岁的冯传汉每月研读骨科、外科期刊学报,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最尖端技术,每周精读非医学的英文论著一篇,每天都在阅读剪贴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报刊资料,认认真真的进行排版粘贴,圈圈点点看的非常认真,不时的给予点评。简报本现在已经积累了十余本,摞起来可达几尺高。

而冯老对自己的评价则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勤奋”。“我只是一个勤奋的人,做一辈子勤奋学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