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一部分《肌骨治疗师眼中应该有的髋部肌肉及动作控制,虽复杂,但这就是人体。》对髋部肌肉有了详细了解,第二部分重点讲述病理状态下(例如骨关节炎时),髋部肌肉如何变化,以及如何根据肌肉的偏差进行运动练习。
正文病理状态时,肌肉大小的变化
有两个研究提到在髋关节炎时肌肉大小的变化,并引发我们对于肌肉内部功能单位的思考。这些文章告诉我们肌肉是如何受到骨关节炎的影响的,我们如何制定我们的治疗方案。(Grimaldi,Richardson,Durbridge等,)
有趣事实:
轻度髋关节炎:
臀中肌和梨状肌未发生改变,事实上,有些患者具有较大的臀中肌,利于控制股骨头。
臀大肌下部肌肉变小。
晚期髋关节炎:
臀中肌和梨状肌均变小,臀小肌缩小幅度较小,而臀大肌下部缩小幅度较大,阔筋膜张肌未发生改变。
与关节退行性变相关的肌肉萎缩和肥大在外展协同肌的浅层及深层之间无比例关系。
在临床检查时,外展力量测试通常能发现作为活动整体的外展协同肌的问题。然而,如果所有浅层外展肌均未受到病变的严重影响,那么肌力的改变可能只是反映了深层外展肌群的无力。
根据肌肉偏差,选择运动姿势
Bridge对于加强髋关节后伸力量,床上活动以及前期功能性活动,例如从坐位起身和跪位等都非常重要。Kang,ChoungJeon()发现髋关节外展角度从0°到15°再到30°,臀大肌的激活程度也逐渐增加,而骨盆前倾则相应减轻,竖脊肌(Erectorspinae,ES)的激活也相应降低。Bridge外加髋关节外展,可增加臀大肌活动度而降低股二头肌和竖脊肌活动度(kang,ChoungJeon.,)。
Bridge
俯卧位髋关节后伸(Pronehipextension,PHE)经常用于评估髋关节后伸力量以及康复训练。
?Jeon等()发现当屈膝90°时,将大腿从诊疗床上抬起,此时臀大肌活动度高于股二头肌。
?Kang等()发现PHE位时随着髋关节外展角度的增加(0°到15°再到30°),臀大肌活动度高于股二头肌。因此,如果你想在卧位加强腘绳肌力量,那么推荐在外展0°时进行该练习。反之如果你想增加臀大肌活动度,那么外展30°时,进行该练习比较合适。
?Chance-Larsen,LittlewoodGarth()发现在PHE时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也能影响肌肉活动度,例如膝关节伸直位,PHE时腘绳肌比臀大肌更易且更多的被激活。
Clams常被用于加强臀大肌力量并且助于髋关节外旋。Koh,ParkJung()发现如果在练习时提供视觉反馈,也就是观察ASIS,允许患者不进行骨盆旋转情况下完成clam,那么,这将会增加臀肌活动度以及运动的准确性。
Clam
练习小贴士(Selkowitz等,):
臀大肌上部肌肉在clam练习时得到最大的募集,其次是单侧bridge时。
Clam,sidestep,unilateralbridge,4PK髋关节后伸(伸膝),4PK髋关节后伸(屈膝),双侧bridge和下蹲(squat)时都能对臀大肌的促进作用大于阔筋膜张肌。
4PK髋关节后伸
为优先定位臀中肌,侧躺位的髋关节外展和髋部从阶梯边缘滑落动作能提供最大的激活。虽然这种激活模式对于臀中肌的激活大于阔筋膜张肌,但不能独立于阔筋膜张肌之外。
希望这些内容让你能更多的思考这些髋关节肌肉力量练习,懂得如何准确加强目标肌肉的力量。当患者在进行这类练习时,记得问他们是哪个部位感觉到了肌肉收缩,以确保是正确的肌肉得到加强。
温馨提示
欢迎加入“枫叶之国肌骨资料分享和学习小组群”,本群主要为致力于提高肌骨治疗能力的物理治疗师搭建互助互学互授平台。垂询1。因篇幅原文,参考文献(略),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
枫叶之国话康复整理,转载请事先联系并注明出处。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