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想你知道:
带您揭秘雷火灸
雷火灸又叫雷火神灸,古称雷火神针,乍听上去感觉威力无比,实之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据明·《本草纲目》记载:“雷火神针法:用熟蕲艾末一两,乳香、没药、穿山甲、硫黄、雄黄草乌头、川乌头、桃树皮末各一钱,麝香五分为末,拌艾。以厚纸裁成条,铺药艾于内,紧卷如指大,长三四寸,收贮瓶内,埋地中七七日,取出。用时于灯上点着,吹灭,隔纸十层,乘热针于患处,热气直入病处。”可见,雷火神针本就是一种艾灸法,之所以称为“针”,是因为操作时,实按于穴位之上,类似针法之故。雷火针法,在其他明清医藉诸如《针灸大成》、《外科正宗》、《种福堂公选良方》等都有记载,但其配方用药各有差异。
艾灸防治疾病,古而有之。作为中医最著名的外治疗法之一,艾灸最早见于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传统灸疗所用材料为艾绒所制成的艾条,通过艾条燃烧过程产生的温热刺激及挥发性药物的药力刺激人体穴位,激发经气运行,协调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其方法独特、绿色安全、操作简便、疗效显著,颇受百姓青睐。医院接受专业的艾灸治疗,不少市民家中也备有家庭艾灸仪,时不时地“灸”一把,满足日常保健需要。
现代医家在传统艾灸的基础上,通过改良灸条配方、创新灸具等多种方式,创造了很多全新的灸法。近年来比较盛行且疗效较好的雷火灸,就是其中的一种。配方上,雷火灸在传统灸条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名贵中药,如麝香、沉香、木香、干姜、羌活等。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排脓的功效;沉香、木香能够行气止痛、健脾化湿;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化湿的功效;羌活除了清热利湿,还有抗炎之功效。内含白树茎,火力可高达度,渗透性更强。研究表明,雷火灸燃烧时可产生大量的药力因子、热辐射力和远红外线,三者共同作用于病灶及其邻近组织或腧穴,从而起到扶阳固本、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散寒化湿、消肿抗炎的功效。同时,它还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力。单从疗效来说,雷火灸要优于传统灸疗,且治疗疗程也有所缩短。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经常熬夜;在饮食方面,喜食奶茶、甜品等,且不限季节地食用冰镇饮品,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消耗人体的阳气,进而引发一系列亚健康症状,如体弱怕冷、手足发凉、神疲乏力、频繁感冒等。雷火灸在针对阳虚质人群的调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我们曾接诊过这样一名患者,女,50岁,日常怕冷,总觉得没精神,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喜热饮食,稍微吃一点冷的食物就会腹泻。就诊时正值盛夏,但这个阿姨却穿着长袖长裤。经过两个疗程的雷火灸治疗,她的畏寒症状明显改善,后续又巩固治疗一个疗程,通过电话回访,我们得知阿姨的冬季畏寒症状也有所好转。
雷火灸除可用于上述阳虚质人群的调理外,对一些常见病症同样颇具疗效。如腹部畏寒、胃痛等胃肠道问题;痛经、产后腰痛、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妇科问题;落枕、颈椎病、腱鞘囊肿、滑膜炎、筋膜炎、网球肘、肩周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肾虚腰痛、前列腺炎等男科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传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雷火灸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某男性患者,42岁,行走时大腿难以抬起,髋部剧烈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经雷火灸治疗后,当天他的髋部疼痛就得到明显改善,继续予以雷火灸巩固治疗两次,经三次治疗后患者痊愈,恢复正常生活。
《扁鹊心书》曰:“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由此可见,灸疗除了治疗疾病,其养生保健功能亦不可小觑。
医院护理专科门诊除了雷火灸技术,还开展虎符铜砭刮痧、平衡火罐、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红外线治疗等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绿色、安全、简便,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背痛、失眠、头痛、头晕、痛经、便秘、湿热痰湿阳虚血瘀等各种偏颇体质的辅助治疗。
专家介绍
李海燕女,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副主任护师,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市级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班班主任及优秀授课老师。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专利两项,主持市级课题两项。擅长运用虎符铜砭刮痧、雷火灸、平衡火罐、穴位贴敷、耳穴贴压等中医特色技术进行疾病防治及养生保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