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兴起,在为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系列运动损伤。如何最大限度地享受运动快乐,避免运动损伤?不妨来看看小文。

“误区1:延误病情,麻痹大意”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对抗性损伤

高处坠落伤

  伤后即刻肿胀

 疼痛剧烈

   伤时有明显的韧带或肌肉撕裂感,

局部畸形,行走活动异常困难

“误区2:隐瞒病史,轻描淡写”

  老年人近期活动明显多于既往者也要告知医生。

“误区3:伤后用力揉搓伤处”

  关节扭伤后,盲目地由他人或自己用力揉搓患处,一是为了止痛,二是认为揉搓可以加快扭伤的恢复。

  但是,多数人不不知道的是,由于伤时多数有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修复,如果受伤后盲目立即使劲揉搓,势必会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肿。若合并有局部骨折不恰当揉搓更有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影响预后。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采取制动,避免运动,局部冷敷,用冷水冲或用冰块冷敷扭伤部位约15分钟,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覆盖绷带加压包扎制动。 

“误区4:过早涂抹活血化瘀的药物”

  在损伤发生后,许多人会立即在患处涂抹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贴上膏药,以为这样伤痛会好得快。其实,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减轻疼痛,反而会造成局部肿胀加重,导致疼痛更加厉害。

  由于人体组织受到外力损伤后即呈现炎症反应,液体大量自血管内渗出到扭伤处,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在24小时内可以达到顶峰,如果在此期间涂抹药膏或贴上伤湿止痛膏,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加重肿胀疼痛。

  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在发生扭伤24~48小时后,待损伤部位出血停止,血管愈合之后才能使用。伤后早期制动,在医生指导下按膏药类别区分使用,可使用一些镇痛类膏药,如双氯酚酸钠膏药。

“误区5:过度坚持运动”

  有些患者损伤后,发现程度较轻,只是局部的轻微肿胀和疼痛,就认为问题不大,于是不做任何处理就继续参加运动。殊不知。这种看起来不怎么严重的小伤,若不及时处理,继续活动很容易再次受伤,还会引起韧带松弛,创伤性滑膜炎,再次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加大。

  因此,关节扭伤后绝不能再继续运动,要立即停止运动,坐下或躺下,让损伤的部位充分休息,必要时关节固定3-4周,并注意观察伤情变化。









































白癜风病因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