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沙漠之鹰第一篇带有广告性质的文章,但这广告我做的心服口服,心甘情愿。
我曾是长跑爱好者,年骑自行车摔在马路上重创膝盖,半年后逐渐恢复;到了年年底,又因为一次跑步二次受伤。狂热的爱好戛然而止,甚至日常生活都无时不刻受到影响,那种心情简直难以表达。
和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我尝试去挂北医三院,医院的专家号。医院是个让人充满恐惧的地方,当积水潭主任医师看了你的片子,得出“滑膜炎”的诊断之后一脸无奈地说“这病非常难好,减少运动,回去养着吧”的时候,绝望的情绪便充斥着生活(这篇文章详细地讲述了我的跑步经历和受伤过程)。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即使是骨折几个月下来也能痊愈,那为何软组织损伤不行呢?我每天足量按时吃好几种药,然而膝盖酸痛难忍,上下楼都感到异常难受:吃止痛药就不疼,然而药一停病痛就重新光顾,医生的话确实是对的,“吃药治标不治本”。五个月来,病痛并无明显改观。我小心翼翼地走路上下楼,生怕自己膝盖承受压力过大,晚上睡觉膝盖必须裹着毯子,整个人的自信和精神状态大打折扣。
这迫使我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很多朋友看了我的文章,都对我表达过关心或伸出援手,其中一位跑步的朋友,推荐了一家位于银河SOHO的康复训练中心,这家诊所的尚大夫是前国家乒乓球队队医,我对他说,“我只求能放心地吹空调,穿短裤,还能在海边跑个几公里,我只想过一个正常而美好的夏天”。
他对我做了接近一个小时的详细检查,如站立,下蹲的姿势,下肢肌肉力量的测试,膝关节髌骨滑动的检查。他检查完后和我面对面,很认真地说:
“你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我能保证你安全地跑十公里”。
我当时大吃一惊,怎么可能?我已经被骨科名医判了死刑啊。但是看到尚大夫眼神里的亮闪闪的光,我感觉他说的不像是假话。之前绝大多数医生从来都不会说确定的话,“能治好么“,“不好说”,或者干脆不予回答。我当然知道人体是非常复杂的,没有什么结论是确定无疑的。可是建立患者的信心也很重要啊。而尚大夫说,“运动员的积极心理非常重要,比你的伤严重地多的病人,在我们的帮助也治愈了,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治疗的价格并不便宜,每次治疗约一个小时,需要十几次治疗。正常的运动能力是我的核心诉求,病痛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连汽车都需要做保养换零件,我只要能治愈膝盖便别无他求:我决定去尝试。
之后的每周周三和周六,我就背个小包去做康复训练,治疗包含三个部分,理疗,按摩和训练。刚开始会以为只是在治疗“膝盖”,其实涉及膝盖的只占非常小比例,绝大多数治疗目标都是大腿外侧筋膜和臀部!胖胖的孙大夫用拳头把全身的重量压在我的大腿肌肉,像擀面一样从上往下拧,我疼地眼泪都要掉出来了;医生会把很细的针插在大腿上,用电极刺激深层肌肉,大腿肌肉会跟着电极一抖一抖,还有各种超声波电击理疗仪伺候,感觉很舒服,据说对滑膜炎有效果;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做训练了,目标是臀部和下肢力量稳定性。那些简单的动作,没有任何负重,我以前在健身房完全看不上,十几分钟就足够我汗流浃背,累得叫苦连天了。
在我疼得大喊大叫的时候,在医生的交谈下也了解了自己膝盖受伤的真正原因。人体运动系统是个整体,跑步动作看似简单,但因为我的臀部力量不足(我曾一直以为自己臀部力量很好!)外侧筋膜紧张,其他肌肉长期代偿做功,导致运动模式发生问题,髌骨滑车被拉到外侧,持续地对滑膜等软组织产生研磨,对大体重的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仅治疗膝盖没有太大用处:若错误的动作模式矫正不过来,那滑膜还是会反复地发炎磨损,最终恶性循环。医生还说,多亏治疗及时,否则再过两年,膝关节炎症的微环境会大大地加速软骨磨损,到时候就麻烦得多了,我听了不禁唏嘘。
前来治疗的患者络绎不绝,绝大多数都是膝盖受伤,全民大热的跑步运动带来了大量的受伤样本,有位处长每天都跑步上下班,一个月跑量公里!膝盖磨得不成样子;一个年轻姑娘的拄着拐杖,半月板已经被摘除;还有网球肘,腰肌劳损等各种病例。医生说,相比他们我已经幸运很多了,膝盖的组件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坏。
随着治疗的进行,进步简直神速,第三次做完之后我感觉膝盖上的压力顿时被疏解掉了,我尝试去跑了一百多米,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疼,但是心里还是会害怕,整个动作还不够协调,但重点是我能跑得起来了;五次之后,做弓箭步也稳定了很多,我居然就可以稳定地跑上三公里了,但两条腿的感觉并不一样,跑完后膝盖略有不适;八九次之后,我就能淡定地在马路上刷个五公里。不得不说,半年来体能下降地非常厉害,以前五公里兴奋才刚刚开始,现在早已疲惫不堪,但跑完膝盖并无特别的反应。
为何治疗如此有效呢?和孙孙大夫交流中,我知道原来治疗混合着中西医的疗法,中医的针灸和按摩能非常有效地放松肌肉,疏解筋膜紧张,西医的超声波和电刺激疗法则可以消炎镇痛,之前诊疗病情时的一整套的运动力学评估也来自西医。大夫的思路非常开阔,中西医各取所长,再配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没有半点废话,直达问题核心。
十次做完,医生又对我做了完整的检查,单腿下蹲的姿势比以前好了很多,膝盖的积液也基本解除,正好赶上夏天吹空调,我发现“逢冷必疼”的毛病也慢慢消失了。如果不是这次治疗,我可能依然在滑膜炎的困扰中苦不堪言直至终生。一路小跑冲出d银河SOHO的下沉广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老司机又要开车了!
伤痛基本解除,我买了一双顶级asic跑鞋,承诺给自己一个“正常而美好的之夏”。开始治疗后,我特别喜欢观察路边人们的走路姿势,绝大多数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膝盖内扣,外八等等,只是因为没有长期高负荷运动而暴露出来。普通人远没有专业运动员那样的身体素质,更没有背后强大的医疗保健团队,只能自己摸索,而错误的运动模式产生的问题会逐渐累积,直到像我这样到了某个临界点突然爆发出来,后悔莫及。
我让我困惑的问题是,大医院里的经验丰富的名医,每天诊断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见识多广。我们无比地相信他们,为什么他们却那么轻易就一个虽然正确但又令人绝望的答复呢?为何主治医师只字不提康复训练?
医院的大夫,每天诊断几十个病人,而“滑膜炎”这种小毛病,在医生眼里是根本看不上的,只有韧带撕裂,半月板严重受损这种需要做手术的才能赢得足够的鍖椾含鏈涓撲笟鐧界櫆椋庝笓绉?鐧界櫆椋庡尰闄㈡媺钀ㄥ摢瀹跺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