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岗位(图片由包头边境管理支队提供)

杜文伟(前排右二)和牧民们一起听十九大开幕式广播(图片由包头边境管理支队提供)

风吹过的地方,嫩草坚韧地顶出泥土,草尖随风摇曳,5月的达茂旗草原上生机盎然。巴音花边境派出所伫立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深处,移民官的坚守让这片草原宁静、安详。

巴音花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杜文伟,曾经历过西藏雪域高原的艰难生活,曾给失学儿童带去希望,也曾与妻子共同抗争病魔,如今戍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他说现在无论遇到什么事儿,都能坦然面对,他也要扎根边境守卫这一方国土。

1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早在入夏前,今年38岁的杜文伟皮肤已经被草原上强劲的风吹得黢黑。下乡走访时,总会有牧民热情地招呼他进家里喝碗热奶茶,但杜文伟和同事却一刻也顾不上歇息,先是入户宣传近期的政策和法规,随即了解牧民家中的情况,看到腿脚不便的牧民在羊圈里起羊砖(挖羊粪),杜文伟总是会上前接过工具熟练地帮忙。

巴音花边境派出所面积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5.公里,辖区3个牧业嘎查,常住人口近人,驻守辖区7年的杜文伟几乎是以脚步丈量了这片草原,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对辖区居民更像是亲人一样。

杜文伟说,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参军,小时候最喜欢的东西就是枪,中学时全校欢送同学参军,他们胸前的大红花让杜文伟十分羡慕。直到年杜文伟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这个梦才终于实现。“上大三时听说大学毕业后还能当兵,便暗暗发誓一定不能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毕业前夕我报了名,有幸被录取。”说起参军经历,杜文伟觉得很幸运。

年,杜文伟到锡林郭勒盟的一个边防派出所报到,由于辖区地广人稀,当时所里条件非常艰苦,杜文伟的心里有了落差。他认为军人应该是电视里的威风样子,而不是枯燥乏味地守着边境。但很快,他调整心态适应了边防的生活,之后又连续三年向上级递交了援藏申请。

年7月,援藏申请被批准,彼时新婚不到3个月的杜文伟毅然踏上了援藏的道路。杜文伟说:“对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我充满了向往,也许到了那里,我会有身体的各种不适应,工作、生活条件更差,但我坚信援藏工作是一次锻炼自我、净化灵魂的人生旅程,锻炼的是脊梁、是精神,当兵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入藏后,杜文伟被分配到了海拔米的原阿里边防支队日土大队班公湖边防派出所,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给杜文伟带来了极大困扰,甚至连运动都成为最奢侈的事情,缺氧的条件下有时打5分钟篮球就像跑10公里一样难受,嗓子里全是血腥味。

为更快地进入角色,他主动学习藏族文化、援藏政策、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藏族基本用语,常常加班到深夜。在一次走访中,杜文伟发现当地牧民次仁巴珠家的女儿卓玛在家放牧,卓玛说自己渴望上学。当时,杜文伟所负责的村里有两名辍学儿童,他走访了解儿童辍学的根本原因,给家长做工作,个人资助每名学生学费元,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帮助两名辍学儿童学习汉语、汉字等,经过他的努力,两名辍学儿童重新回到了课堂。

2

与妻携手抗击病魔

援藏期间,杜文伟的妻子贾珊珊跟随他在西藏驻地待了2个月,随后回到通辽老家找工作,整个援藏的三年里夫妻只见了两次。

贾珊珊是家中独女,和杜文伟相识于大学时代,毕业后跟随杜文伟来到锡林郭勒盟的驻地,但即便在驻地二人也有百余公里之隔。“一直处于异地状态,结婚时双方父母都不太同意,认为我们距离太远,但爱情战胜了这些担忧,我们年结婚了。”杜文伟激动地说,妻子的支持给他莫大的鼓励。

年,杜文伟结束了三年的援藏生涯,回到了包头边防支队巴音花边防派出所,从副所长到教导员,他在这片草原上一待就是7年。

原本,杜文伟与贾珊珊想在援藏结束一两年后要孩子,但一系列的变故让夫妻俩措手不及。前几年,贾珊珊不时地感觉到左胳膊疼痛,她并未在意。直到年12月,她检查时发现胳膊上的瘤子已经长到了3厘米大,病理检测怀疑是滑膜瘤,杜文伟随即带她前往北京治疗。手术中发现瘤已经长到了桡神经上,医生将肿瘤切除并且进行保肢。

手术后,贾珊珊开始经历漫长又痛苦的化疗阶段。杜文伟说,妻子生病期间,也是夫妻俩相处时间最久的日子,在病床前除了喂饭、喂药外,他还会给妻子讲故事、谈人生、说理想……夫妻俩患难与共,一起与病魔抗争。

随后的几年里,贾珊珊的病情得到控制,杜文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陪她复查,虽然医生说还有可能复发,但杜文伟坚信妻子能够完全康复。

经过三年的稳定恢复,妻子终于顺利怀孕。年8月,贾珊珊怀孕8个月时,滑膜瘤病复发。“去年9月15日儿子出生,满月后我带着妻子再次去往北京治疗,医生说需要动手术摘除滑膜瘤。”手术成功,滑膜瘤被完全分离,今年4月8日,贾珊珊结束术后化疗,目前已回通辽老家休养。

3

一颗红心守卫边疆

贾珊珊的病复发后,巴音花镇牧民牛存在听到消息坐不住了,他把家里养了多年的羊卖了元钱,赶到派出所把钱塞到杜文伟手里。牛存在眼含热泪地握着杜文伟的手说:“你别推辞了,这钱必须收下!”

牛存在和杜文伟的故事,还要从年说起。那年,杜文伟在走访期间了解到年近七旬的牛存在夫妻都在打零工维持生活,儿女都远在外地打工,而他因为是外地户口在当地没有草场。为了让他们的生活宽裕一些,杜文伟和同事协调乡政府将公用草坡租借给老人,又自己拿出5万元买了80只母羊,随后帮牛存在老两口建羊盘、打水井、起围栏,如今,老两口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其实,像这样的帮扶牧民的工作,杜文伟不知道做了多少。

去年,公安边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的通知刚下达时,基层很多官兵都对军营恋恋不舍。一边是病重的妻子,一边是坚守边疆的战友兄弟,为了维持队伍稳定,杜文伟强打起精神,扛起了压在他肩头的重任,全力做好了官兵们的思想工作。“老杜经常回家接上媳妇就往北京赶,化疗完安顿好媳妇又马不停蹄回所来,我让他在家多待几天,他却老说不放心。”所长张博说。

年7月4日,巴音花镇遭受洪涝灾害,当日22时派出所接到求救电话,一位老人和3岁的孩子被洪水围困,得知情况后,杜文伟迅速带领派出所干警和简易的救援照明工具赶往现场。黑暗中,洪水已经淹没了房屋的下半部分,为方便救援,民警借来附近施工项目部的装载机,未承想,驾驶司机说这儿黑灯瞎火的,谁也不知道这水有多深,不敢往前开。杜文伟二话不说跳上装载机说:“你看那房子快支撑不住了,咱们再不过去孩子和老人就都危险了,我会开装载机,我去救人。”见此情形,司机被感动了,他说:“还是我开吧,你上来帮我看路况,有你在车上我踏实。”深夜里,杜文伟带领着民警把老人和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还把在水里泡了4个多小时的多只羊全部救了出来。

杜文伟在他热爱的岗位上默默地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在他的带领下,巴音花边境派出所成立了“巴音花24小时警局”、嘎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