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宏军
医院医学博士
发病概况
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
多累及双侧(40-80%)
每年约有30-60万患者
约80%未经有效的治疗,1-4年内发生塌陷、继发骨性关节炎
股骨头坏死的Ficat分期
0期(临床前期):MRI有异常,无其他影像学异常表现,无临床症状。
1期(影像学前期):MRI可有异常,无其他影像学异常表现,有临床症状。
2期(囊性变期):股骨头内骨小梁模糊,密度不均匀,可见有月牙征。外型无塌陷。(ARCO分期按照病变的范围将此期分为A,B,C三个亚型A〈15%,B15-30%,C〉30%)
3期(塌陷期):股骨头外型塌陷,关节间隙正常(ARCO分期按照病变的塌陷程度和范围将此期分为A,B,C三个亚型,A〈15%,〈2mm;B,15-30%,2mm-4mm;C〉30%,〉4mm)
4期(骨关节炎期):骨性关节炎表现,股骨头轮廓平坦,塌陷,关节间隙狭窄,可有脱位半脱位表现。
外科治疗进展
总的原则:根据坏死的部位、范围和塌陷程度、髋臼累及与否并结合病因、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治疗目的:
1、保留关节手术:重建和改善股骨头血运;维持其解剖承重力学关系,延缓或避免关节置换
2、关节置换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外科治疗的选择
1.早中期(FicatⅠ、Ⅱ、ⅢA、ⅢB期):保留股骨头手术
髓心减压(干细胞混合植骨或钽棒植入术)
微创打压植骨
骨瓣移植
截骨术
2.中晚期(FicatⅢC、Ⅳ期):人工关节置换术
全髋表面置换
全髋置换
股骨头坏死的常用保髋治疗方法
髓心减压及扩大髓心减压:关节外手术,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小,对以后的关节置换影响最小。
微创打压植骨:需要打开关节囊,进入关节,创伤相对较大。
带血管骨瓣移植:创伤较大,对以后关节置换影响较大。
科学的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用一种方法治疗所有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是不可能的
应根据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期、坏死体积、修复情况、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制定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多种技术联合应用
同一患者双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髓心减压术及扩大髓心减压
髓心减压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早期最常用的方法
目的:降低股骨头髓内压,清除坏死骨,充填骨腔,提供支撑,防止塌陷并诱导成骨,尽快恢复股骨头的负重功能。
适应证:FicatⅠ、Ⅱ、ⅢA期
(一)、髓心减压手术方法
经皮细针钻孔:3.2mm针多次钻孔,干细胞植入
单纯髓心减压:经粗隆下钻10-12mm直径的孔洞至坏死区
髓心减压后填充材料:游离植骨、游离植骨加干细胞移植、BMP移植、钽棒植入
(二)、扩大髓心减压从股骨大粗隆下3cm处将导针打至股骨头坏死区,用扩大髓心减压器械将坏死区组织彻底刮除,以支撑材料或植骨来获得减压区的填充。
该方法可将股骨头坏死的髓心减压适应症扩大至ⅡC甚至ⅢA期,使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真正的达到微创化,延缓或避免年轻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同时也为以后的人工关节置换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填充材料
1、钽棒
2、自体骨
3、人工骨
手术过程
1.髓心减压植骨联合干细胞植入
骨髓单核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理化条件与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定向地向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方向分化,可在股骨头内再生血管和良好成骨
对骨发生、骨修复的研究证实,骨修复过程必须具有骨形成的基本要素,即足够数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2.髓心减压钽棒植入
扩大髓心减压术后,用钽棒对软骨下骨提供结构性支撑
3.骨小梁金属AVN重建棒-特点
超过80%的孔隙率
细胞状结构类似于骨
对股骨头提供结构性支持
生理性应力分布,没有应力遮挡
柱状结构在内部互相连接形成的蜂窝状构造使得软组织能够快速、牢靠的长入。
增强在坏死区域的再血管化
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消除骨移植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单切口,可微创,最大减少并发症
4.设计原理
1.对软骨下骨提供机械性支持
2.对病损区域提供再血管化途径
*适应证:股骨头坏死IandII期*
5.病例
患者男,32岁,双侧股骨头坏死
术后3月
术后6月
扩大髓心减压是一种手术创伤较小的关节外手术,有恢复股骨头球面,防止进一步塌陷的作用,且不影响将来的髋关节置换。
如配合钽棒植入,可同时提供结构性支撑;配合干细胞植入可促进成骨。
6.效果评价:
对早期病例疗效好
疗效与分期、坏死范围明显相关:坏死面积30%的疗效明显优于30%的病例
选择:
未塌陷(FicatⅡA以前)、坏死范围小、病变周围有硬化的病例——成功率高。
新月征(FicatⅡB)、塌陷(FicatⅢ)、继续使用激素——预后差。
二、游离植骨
目的:减轻骨内压;移除坏死骨;提供结构上的支撑以利软骨下骨的修复和重塑.
优点: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适应证:FicatⅡB、ⅡC、ⅢA
单纯髓心减压失败,头、臼软骨完整
微创游离打压植骨1.手术方法:在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刮除死骨,植入游离骨(游离骨:自体髂骨、腓骨、异体骨等)。
优点:病灶清除彻底、不损害关节软骨、直视坏死情况
缺点:损伤关节囊
传统头颈交界处植骨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切口,手术创伤大,康复时间长。
我们采用小切口实现经头颈交界处开窗植骨,最大化的体现了对髋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的保护,减少了对股骨头血供的破坏,不影响髋关节活动度,不造成股骨髋臼撞击现象.
2.手术过程
半侧卧位,改良Waston-Jone切口(5~8厘米),自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显露髋关节前方,切开关节囊;切除部分增生肥厚的炎症滑膜,于股骨头颈交界入开窗;用多向刮匙股骨头内前上外侧切除坏死骨;保留软骨下骨0.5厘米;在X线透视下,病灶周缘硬化骨多处细针(1.5毫米)钻孔,到有出血为止。
打压植骨方法为在同侧髂骨外板取自体松质骨;吸取骨髓,将人工骨与自体骨、自体骨髓混合;逐层打压植骨,透视证实病灶充满后,在开窗处重新覆盖,以一枚可吸收螺钉固定。
3.术后康复
术后3天行CPM机功能锻炼,包括鼓励患者行髋关节内外旋活动
单侧患者2周可行不负重下床活动,根据X线复查情况3月后逐步开始负重;双侧患者鼓励患者床上功能锻炼,3月后根据X线复查情况开始双拐部分负重
我科从年起,采用经股骨头颈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减压微创打压植骨术,治疗了余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访了51例(67髋)患者,其中Ⅱ期(29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者28例,良1例;股骨头坏死Ⅲ期(38髋)优者36例,良2例。
4.评价及手术注意事项
该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不影响以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短期疗效好,且可重复治疗,并可在直视下清除坏死骨。
在该手术技术上要注意股骨颈开窗应注意靠近股骨粗隆嵴,以直接除去外上区坏死区;保留股骨头软骨骨板5毫米,以保留股骨头外壳的强度;在X线透视下实施病灶清除及打压植骨;打压植骨宜打紧,以增加生物力学强度。
总结
根据股骨头坏死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患者的年龄,采用科学的、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措施进行干预。
治疗的首要目标:缓解疼痛、维持关节的完整性,尽可能的延缓THA的时间。
治疗的最终目标是: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推荐阅读膝关节置换的软组织松解与平衡
椎体成形术中刺伤腹主动脉怎么办?
骨科常见12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世界之大,你见过别国医闹吗?
无影灯下的佛心刀谱
骨今深度精选
骨今中外(ID:gujinzw)最精品的课程、文献、基础和人文。
读精品骨科文章,品前沿学术盛宴!
觉得不错,请点赞!!!↓↓↓↓
山东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的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