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主的工作是不拘地点,也不受时间限制的。他的仁爱是没有限制的。他那教训和医治人的事业,是有如此大的范围,甚至在巴勒斯坦全地也没有这样大的建筑,可以容下到他面前来的群众。在加利利的青山之旁,在行人来往的大道之上,在海边,在会堂里,在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病人到他跟前,医院。在各城各镇,凡是他所经过的地方,他都按手在痛苦者的身上,医治他们。如遇有心中愿意接受他福音的人,他就将天父的慈爱应许他们,安慰他们。他终日为一般来到他面前的人服务,到晚上还要去看顾那些白天必须为一家生计劳碌的人。耶稣担负了救拔人群的无量重担。他深知人类若不从本质和意志上根本改革,就必如数灭亡。这就是他心灵上的重担,其重量是无人能领略的。从幼年,青年,一直到成年,他总是只身单行的。然而凡来到他面前的,就是身处天庭。他一天天地遭受艰难和试炼,一天天地与罪恶相接触,也一天天地看见罪恶在他所要设法救援的人身上是有多大的势力。只是他并未失败,并未灰心。
在一切事上,他无不使自己的心意绝对服从自己的使命。他在一切的事上都服从了父亲的旨意,因之就荣耀了自己的一生。在他幼年的时候,他的母亲有一次在拉比(犹太教师)的学校里寻见了他,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他却回答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路2:48-49)从这回答,我们就可知道他一生工作的关键了。
他的生活是一种时刻牺牲的生活。他在这个世界上是无家可归的;不过有几个仁爱的朋友,款待他如过路的旅客而已。他为了我们的缘故来度一种最贫乏的生活,来往于困苦缺乏的人中,尽他的职务,大施服务。他往来于许多曾得他帮助的人中,却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尊敬他。
他是时常忍耐,时常欢乐;一般困苦的人都奉他为平康和生命的使者。他明白男女老少个人的缺少,就都召请他们说:“到我这里来。”
耶稣一生的工作,医病的时候要比传道的时候多。他所行的奇迹,证明了他的话,说,他来不是要毁灭,乃是要拯救。他无论到什么地方去,他的仁慈的消息早已在他未到之先传开了。凡是他所经过的地方,就有一般受他恩慈的人,庆祝自己所得到的康健,并且试用他们所新得到的能力。大队的群众就都围着他们,要从他们的口中听聆主在他们身上所行的作为。许多人初次所听见的声音,就是他的声音;初次所讲的,就是他的名字;初次所看见的就是他的面貌。他们怎会不爱耶稣,颂赞他,荣耀他呢?他走过各城各镇的时候,是象一条巨大有力的河流,向人类撒布生命和福乐。
“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约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
救主又趁着每一次医好人的机会,将神圣的真理种在人的心神之中。这原是他作工的本意。他之所以将地上的幸福赐人,是因为他要转移人心的趋向,使之接受他恩惠的福音。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