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产后客户时,你脑海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心想一定概率会有......
腹直肌分离(严重的还会出现腹白疝)、骨盆底肌群损伤、下背疼痛、骨盆前移、股骨头内侧至股骨大转子酸痛、骨盆区域疼痛、产后尿失禁、盆底坠胀疼痛、子宫脱垂、同房疼痛、腹部松松垮垮等......
那么当客户会出现以上一个或多个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入手呢?
有人说......先练呼吸?先练“核心”?凯格尔或各种盆底肌群训练?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就得恭喜你、正式误入歧途了。
PS:因为肌肉有强有弱,有相似功能的“强者”会补偿“弱者”。当弱者没有被针对的训练提高,你的训练就始终是在重复强者对弱者的补偿能力,所以本质问题始终都会在、而且还会不断的变换“形态”
那怎么办?
让我们先将传统解剖带给我们对人体的认知存个档,以空杯的心态去看下一段:
以下三个词可能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它们是:①局部稳定肌,②整体稳定肌,③整体运动肌。它们的工作模式各有不同,各司其职。
整体运动肌和整体稳定肌和产后容易出现的身体问题关系不是直接的,在此我们先不聊它们。但局部稳定肌可不一样,它和产后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本课程中先了解什么是局部稳定肌,局部稳定肌是维持关节位置及保持关节稳定的关键所在,并且是在你身体产生动作前的一瞬间出现,学习经验丰富的朋友或许已经猜到了,这就是前馈机制(在身体做出一个动作前,身体内部瞬间出现的稳定反馈),它们的工作形式并不像运动肌那样可以一端向另外一端靠近。那局部稳定肌有哪些?——膈肌、腹横肌、骨盆底肌群、股方肌、闭孔内外肌、上下孖肌、臀大肌深层和腰大肌后肌束(我没打错字)。传统的核心只有四组肌肉,然而,本课程认为:核心肌肉其实有五组!没错,就是五组。这第五组就是:腰大肌后束!
你一定听过不少以下论调:久坐腰大肌太紧张了,所以我们要多拉伸它!但腰大肌后束并不能使骨盆产生很大角度的变化,它其实是稳定腰椎并把股骨头拉向髋臼的功能!而且当它出现功能障碍的时候,它不会缩短,只是工作滞后而已!当身体出现运动模式不良、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某种损伤(例如产后)后,局部稳定肌就会出现“迟滞”现象,导致关节稳定能力下降甚至关节位置异常、而一个关节的异常就会带来相邻关节的异常,长此以往损伤便是必然的!(为啥你的产后客户身体问题反反复复,嗯~原因就在此咯......)
课程方向:本次课程不同于以往的产后课程,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后课程,也可以作为孕产课程的进阶学习,它非常适合在孕产专业上追求精进的人,也适合在实践中对产后的问题有困扰的人,它将为你解决以下困扰:
1,盆底训练效果不稳定,时好时坏,或训练后便秘严重了,小便时不够流畅2,腹直肌分离矫正后效果不持久,容易反复,或在接受矫正训练后做动态腹肌训练时,仍然有下背疼痛、白线区域往外隆起或凹陷3,呼吸模式的改变,产后气短,做呼吸模式的调整训练后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4,明明做了核心稳定训练,但下背部疼痛还是容易反复发作5,产后身体稳定性的改变,骨盆区松散,走路和孕期一样鸭子步,等等适合人群:
本课程适用于私人教练、普拉提教练、瑜伽老师、产前产后训练师、临床医生等,帮助大家能够精准识别产后女性身体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重建训练体内的控制缺陷和协同障碍。它提供有针对性再训练策略,进行对应动作、神经肌肉再训练,恢复大脑对最佳运动策略的选择能力,以管理腹部,下背部,骨盆区域的问题,提高产后人群动作效率、降低产后问题的复发概率。
内容还不限于此!(特别申明:本课程经过当代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课程的延伸内容对许多关于“核心”相关疼痛理论的看法提出了质疑。本课程通过循证评估和多个局部稳定肌(例如:腹横肌,骨盆底肌,膈肌等)角色协同再训练,为教练和医生们提供了系统化的产后问题管理框架。本课程系国内首发,总结了运动控制技术在产后的应用,并提供可靠的框架和方案。
正中红心
你能够学习到以下内容:
*展示评估和再训练系统
*展示推理框架确定哪些个体在何时需要这个方法
*展示寻找症状、强化技能、易化肌肉的募集顺序
*展示相关症状批判性的评估当前局部稳定作用和再训练的使用
*展示关于产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腹直肌分离症、下背痛、身体稳定系统功能下降等)系统的评估和解决方案
*阐述局部稳定肌与运动肌的功能以及在产后哪些容易出现问题,哪些可以强化,哪些只能调整到正常的功能但不能强化
*重获肌肉延展性、改变募集阈值,提升动作控制
*区别于以往的产后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将会学习到一个全新的技术在产后的应用。
课程费用:元,已经参加过依阳孕产课程的学员可以凭证书优惠元。
课程时间:年4月17日-18日,共两天
上午9点-中午12点,下午2点-5点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