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激素性骨坏死。上周一个上午门诊看了2例激素性骨坏死的患者。一例是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出现L1的压缩性骨折;另一例因皮肤病服用激素而出现一侧的股骨头囊性变。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仔细的问诊。详细的问诊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以往的基础疾病和所使用的药物要多问问。
随着激素性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糖皮质激素已成为造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中有5%~40%会发生激素性骨坏死(gluco-corticoidinducedosteonecrosis,GIO),短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发生骨坏死,但不会出现骨质疏松症。GIO的基本组织病理改变是骨细胞凋亡,由于骨组织结构的解剖学特殊性,凋亡的骨细胞无法被吞噬,且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会抑制骨组织重构,并延迟凋亡骨细胞被取代的速率。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细胞凋亡对骨组织造成的缺损是累积的且不可修复。这种缺损会破坏骨细胞-骨陷窝-小管系统,进而引发股骨头塌陷等一系列不可逆事件。研究发现,地塞米松对骨骼造成的危害远大于泼尼松,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剂量越大、疗程越长,发生激素性骨坏死的概率越大。
年,Boland等研究发现可的松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会出现副作用,类似于Cushing综合征的并发症。这些副作用包括:失眠、消化道出血、激素撤退综合征和髋关节骨折。Boland等没有发现椎体骨折和影像学骨质疏松症的表现,无法确定髋关节骨折是否由于摔伤所致,但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增加激素性肌病和病人摔伤的概率,所以决定尽量减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几年后,临床证实长时间使用可的松、泼尼松龙、泼尼松等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等骨骼系统并发症,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即可出现股骨头或肱骨头塌陷,或后期较晚出现。
McLean等和Kubo等研究发现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也会导致股骨头坏死。Fisher等于年最早报道了关于糖皮质激素诱导骨坏死的77例大宗病例。血液疾病、胰腺炎、妊娠、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结肠炎和痛风一直被认为能导致骨坏死,但尚未证明它们是骨坏死的独立病因。一般来说,病人从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到出现髋关节疼痛症状的平均时间为33个月,但也有少数病人使用了3个月就出现骨坏死。Weinstein等发现有病人口服甲基泼尼松龙(16mg/d)36d,出现了骨坏死;仅使用甲基泼尼松龙泵(32mg/d)25d的病人患激素性骨坏死的风险很高。但病人并不了解此类并发症的情况,没有在出现持续的关节痛时及时就医。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应该进行骨坏死的放射学监测。
参考文献
1、陈森,彭昊.成人糖皮质激素性骨坏死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骨科,,8(2):-.
2、朱和玉(综述),朱兵(审校).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18(1):-.
李义凯教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