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速解!!!
多数前来就诊的慢性头晕不适患者,曾表示就诊过过多个科室诊治,病情由好转到加重,反复发作,从而对看病这件事情产生迷茫。长久以往,多数有轻度的抑郁症表现。
头晕是临床常见症状,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偶尔的头晕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饥饿、睡眠欠佳后头晕、蹲久后突然起身头晕、经期前后头晕。)如果长时间的头晕不缓解,或头晕频发就需要引起重视,医院诊断治疗。
根据临床头晕常见的病因制作如下总结:
除上述诊断,临床还有能引起头部症状,而往往被忽视的原因,就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和寰枢关节紊乱。
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见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头部旋转引起眩晕发作,眩晕发作头部转向为健侧,病变在对侧。可有猝倒。
病因:
1.颈椎横突孔狭窄,上关节突增生可直接刺激椎动脉;
2.椎间关节产生过度移动而牵拉椎动脉;
3.颈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
4.寰枢关节错位。
寰枢关节寰枢关节是由第一颈椎寰椎和第二颈椎枢椎之间连结的总称。寰枢关节以齿突为垂直轴进行旋转运动,使头连同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寰枢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恒韧带、翼状韧带、前后纵韧带、以及关节囊韧带来维持。关节运动幅度大,软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变性损伤,成为半脱位或脱位的解剖学基础。
枢椎是上颈椎旋转的应力中心,附着着10块肌肉:棘突肌6块(左右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颈半棘肌),横突肌4块(左右中斜角肌、肩胛提肌)。这些肌肉是寰枢关节旋转的动力。劳损、外伤以及炎症因素会对上述肌肉造成长期慢性劳损,造成寰枢关节动态平衡失调,寰枢关节紊乱(寰椎和枢椎无法正常对合),出现寰枢关节脱位(错位)、半脱位。环枢关节脱位,压迫枕大、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引起枕、颈部疼痛。压迫第二颈髓处的脊髓束,刺激三叉神经脊髓束,引起前额、眼眶、太阳穴疼痛。环椎横突旋转向前或后,压迫、牵拉交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颈上神经节位于第二颈椎横突前方附近,易受环枢关节半脱位或炎症刺激的影响,颈上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引起椎动脉痉挛,由内耳前庭的缺血导致眩晕。亦可压迫颈动脉鞘及附着的迷走神经,影响来自颈部交感神经的心丛,产生心悸及血压异常。有一定致残、致死率。
张口位X线检查:了解脱位方向。CT或磁共振检查:判断脊髓受压程度和方向
中医对头晕的认识中医认为,头晕的发生原因主要与情志、饮食、体虚多病、跌扑损伤有关。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将头晕分为了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淤血阻窍五种证候类型。
我中医康复科对除急性颅脑原因引起的头晕症状外,临床应用多种方法对头晕症状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中医传统无痛手法+关节松动术+正骨治疗,松解颈部周围软组织,针对颈椎错位进行正骨、关节松动处理,减轻颈椎对椎动脉的刺激,改善椎动脉血流,加强脑部供血,从而改善头晕的症状,疗效确切。
关节松动
正骨
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可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整复小关节移位及伸张被扭曲的椎动脉,改善脑部供血,缓解头晕。
艾灸:
隔姜灸百会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还可根据不同症状使用足三里、风池、神阙
针灸:
取风池、百会、听宫、内关、太冲、足三里等穴位,再根据不同症状加减。
耳穴:
取肾、神门、内耳、皮质下、枕等耳穴,急性期可毫针针刺,缓解期改用压丸法。
头皮针:
取穴颞后线,刺取头皮,快速捻转次/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预防与调控
1.保持心情舒畅。
2.适量参加运动,增强体质。
3.营养保持均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4.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5.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头晕发作。
科室介绍
医院骨关节康复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临床疗效显著的骨关节康复专科。目前开设床位27张,医护人员2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开展治疗项目30余种,包括:传统无痛手法、正骨、牵引、理疗、针灸等中医传统项目;关节松动、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功能训练、脊柱减压等现代康复新技术;超声波、冲击波、蜡疗、激光、威伐光、中频电等物理治疗项目;弧刃针、臭氧(水)、针刀、神经阻滞、经皮穿刺关节腔注药术等中医微创项目。科室以中医康复技术和现代康复新技术有机结合,运用多种微痛甚至无痛诊疗技术,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努力打造人体骨关节健康的“4S店”,让疼痛患者不再疼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科室诊疗范围:
1、脊柱相关性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性眩晕头痛、急性腰扭伤、小关节错位、椎管狭窄症、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面肌痉挛等。
2、四肢关节病:四肢骨折术后功能康复、肩周炎、髋、膝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滑囊炎、腱鞘炎。
3、肌肉筋膜病变:臀中肌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腰肌劳损、肌筋膜炎康复等。
4、运动损伤疾病:肩、肘、腕、踝、膝、髋关节运动损伤疾病。
5、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肢痛等。
本期作者:郑玉宽、靳志康
编辑:陈世洋
审稿:徐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