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患者男,31岁,发现左足背包块2年
超声图像:
左足背患者“患者扪及包块”处,皮下组织关节旁查见20x10x24m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较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欠均质,挤压后可变形,CDFI:內查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
左足背皮下低回声结节,腱鞘巨细胞瘤?
患者在外院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腱鞘巨细胞瘤。
腱鞘巨细胞瘤
腱鞘巨细胞瘤:(gaintcelltumorofthetendonsheath,GCTIS),又称为腱鞘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局灶结节性滑膜炎、组织细胞性黄色肉芽肿或腱鞘良性滑膜瘤。
来源于滑膜细胞或趋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于关节向滑囊内或沿腱鞘生长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的青壮年,女性居多,常见于肢体远端小关节(手足部)周围及腱周滑膜组织的软组织肿瘤,手部最多见,尤为中指。GCTIS手部发生率仅次于血管瘤。
GCTIS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有的学说认为是肿瘤样病变;有的学说把其归于炎症反应过程,并根据其发病部位和生物学行为,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
GCTIS主要症状表现为:无痛性肿物、质硬韧,多不影响功能。
超声表现:
局限型和弥漫型均表现为低回声的实性肿块,质地较硬,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部分可压迫临近骨组织,造成骨皮质的凹陷,一般不会造成虫蚀状破坏。
局限型肿块好发于手部,多为椭圆形或分叶状,单发,较小(小于30mm),边界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大多与肌腱关系密切,部分可包绕肌腱。(图1)
弥漫型肿块较少见,多位于关节旁,主要侵犯大关节,部分与关节囊分界不清,多发,较大(大于30mm),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多欠均匀,部分内可见片状液化坏死区。(图2)
部分彩色多普勒表现:腱鞘巨细胞瘤肿块大部分血流信号较丰富(图3),团块内可探及低速低阻动脉频谱。(图4)
图1.右手中指第一指间关节肌腱旁的腱鞘巨细胞瘤
图2.左腕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肿块位于腕关节旁
图3.左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肿块内血流信号较丰富
图4.右手中指腱鞘巨细胞瘤肿块内探及低速低阻动脉频谱
鉴别诊断:
腱鞘囊肿:腱鞘囊肿也常见于手部,多位于肌腱旁,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性肿物,壁薄光滑,后方回声增强,囊液粘稠时内可见细小光点回声,但肿块内无血流信号
神经鞘膜瘤、神经纤维瘤:多位于神经走行区,也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内部回声较均匀,部分周边可见高回声的包膜,部分肿块周边可见呈筛网状的神经回声。
腱鞘纤维瘤:相对少见的发生于腱鞘或关节滑囊的良性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超声表现为比较硬的低回声实性结节肿块,部分可表现出一些血管和异质成分,可呈现为等回声。两者鉴别相对困难
血管球瘤:血管球瘤也发生于手指,也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低回声肿块,但其临床间断性剧痛的症状明显,其彩色多普勒表现为丰富的血流信号。
滑膜肉瘤:多发生在深部软组织,其内呈肿块状或分叶状,内部易出现无回声区及钙化灶,并可造成明显的虫蚀样骨质破坏
滑膜囊肿:可发生在任何关节周围,多于关节相通,边界清楚,质软的肿块
总结:
在临床上对于指、趾等关节附近,呈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实性结节,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肿块内部回声情况,结合临床病史及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可大大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高频超声也可判断肿块是否压迫周边骨质,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术后超声检查可追踪观察有无复发病灶。
编辑胡子星责任编辑卢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