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安科技”)的董事长,深谋远虑的李扬德多年前便一直在深度构思企业战略规划:如何为公司提前布局几项有核心竞争力、处于科技最前沿的业务。
28年,从一个手工加工厂转型升级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宜安科技用一项项技术成果有力诠释了她在科研方面的专注投入度以及在科技应用的执行力上的成功。
这些年来,李扬德和他的宜安科技,成为“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有力例证,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形象可见的样本。
01在未有危机之前升级,用十余年追寻“镁”梦
宜安科技这三十多年跌跌撞撞地前行,除了改变,别无它法。
年,李扬德在深圳沙头角鼓捣了一个平方米的小工厂,当时只做一些给家庭用品打磨钻孔的活。到了年,李扬德积累了小量资本,在东莞清溪买了一块地,宜安科技正式成立。早期,宜安科技主要做热固性塑料业务。
“后来我们又做了铝合金压铸,这跟热固性手柄并在一起,就变成一个锅,于是我们就开始做锅。然后将锅焊上发热管,就是电锅了,我们又生产发热电器。”
年,发觉家用电器行业技术门槛低,竞争越来越激烈,宜安科技开始往精密加工的路上走。到年,再进一步涉足新材料行业。
一次次的转型,看似是一个个随意的选择,但背后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累积的技术沉淀,以及企业掌舵人超前的预见、敢于尝试、受得住委屈和耐得住寂寞的韧性。
“经常有人问我,企业如何才能成功转型升级,我说等到有危机出现的时候你才有这个想法,那就太迟了。转型和升级是需要长时间投入和煎熬的,基本上要在还没有危机之前先把自己装备好,越好的项目,从科研投入到开始有经济效益,时间需要越久。”
李扬德对“等待”这个词,深有体会。
年,宜安科技与香港生产力局和重庆大学共同研制了99.%高纯镁制备方法。李扬德坦言说,若只应用在工业方面,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如此高纯度而昂贵的镁金属,进行这方面的开发,是为未来提前布局。
“我那时看过不少文章,也留意关于可降解生物材料的报道。”从那时起,李扬德认识到金属镁不仅是优质的工业用铸造材料,更可以进一步开发成医用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后便一直对该领域保持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