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病因复杂,但最直接的致病因素是:股骨头患肢的血液循环被破坏、股骨头失去血液的营卫,从而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立足于改善、恢复血液循环(即血供)。因为随着血液循环改善、恢复,患肢股骨头的活骨细胞才能恢复活跃的分裂、增殖(即增殖、分化),股骨头的骨密度才能不断提高、骨小梁(张力骨小梁和压力骨小梁)才能不断增加,股骨头患肢才能恢复生机活力、股骨头才获得临床治愈。
人体的骨、脉、筋、肉及气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生理系统。骨关节(包括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丰富如肌腱、肌肉、血管、神经、脂肪等。一旦出现血管淤堵,就会出现肌肉、神经、骨骼等缺血性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病情严重的股骨头坏死一般都会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患肢由疼痛逐渐转为无痛,髋关节功能逐渐受限、异常(如跛行),臀部或大腿出现肌肉萎缩,患肢力量逐渐减小。
换个通俗的说法:就股骨头而言,通畅的血管供血系统就好比股骨头的“衣食父母”,失去了正常的血供,股骨头就会坏死;各种肌腱、韧带和神经主宰着髋关节或股骨头的活动,如果肌腱、韧带缺血坏死或神经麻痹、坏死,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将逐渐受限、丧失。因此,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病根在于软组织、在于疏通淤堵的血管、在于复活麻痹的神经、在于恢复血供后持续获得修复并日渐恢复舒张的韧带肌腱……这些才是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本”。如果抛开这个“本”而去直接给股骨头进行所谓的治疗(如植骨术、碳棒植入术、干细胞移植术、髓芯减压术等等),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俗称“治标不治本”),我们认为是不可取的。临床中,也经常有接受了“治标不治本”治疗失败的患者来诊或咨询。
常有患者称:髋关节置换是主流的治疗方法,是最科学的。我们听后保留意见。只是想提醒两点:
一、割掉了“坏死”的股骨头(其实并非全坏死,仍有大量的活骨细胞,恢复血供后股骨头的生机活力就回来了),股骨头周边堵塞的血管继续淤堵、麻痹的神经继续麻痹、挛缩或坏死的肌腱、韧带将继续恶化,怎么办?看来,股骨头并非一割了之啊!
二、如果股骨的骨髓因为人工股骨柄的插入而被抽空,股骨将失去骨髓的营卫,股骨将加速骨质疏松,后期会难逃股骨骨折。那么,置换后患者将面临二次置换、三次置换……而随着可用的股骨附着固定点的减少,目前来看,第三次置换是不太可能的了。
而对于其它不立足于疏通血管、恢复血供的治疗,均逃不出这个“死局”:如果没有改善血供,股骨头的活骨细胞就会继续缺氧坏死下去,病情就会持续发展,周围的软组织如韧带、肌腱、神经等等也会因为缺血而继续坏死、恶化……!!
因此,我们认为:治疗股骨头坏死应从软组织入手,以改善血运为本,舍本求末乱“治骨”不可取。
下为骨妈妈团队采用中医药外治法,立足于疏通血脉、恢复血供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成功案例,现分享如下:
以下具体看右侧股骨头治疗各阶段详细变化:
以下请手机横屏观看更加清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