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的血供中断或受损后,骨细胞和骨髓成分发生坏死及随后修复的病理过程,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该疾病包括成人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及儿童的骨软骨病。股骨头坏死发病隐匿多样,早起诊断困难,大范围坏死易导致股骨头塌陷,治疗困难,预后不佳。本病属于中医学“骨蚀”、“骨痹”、“骨痿”的范畴,中医《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博,久留而内著,寒盛其热,则骨疼肉枯,热盛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

成人股骨头坏死又称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骨坏死,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好发于20~50岁,双侧患病率占70%以上,多数历经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的病历过程,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行走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双侧患病者可严重致残。

(一)西医病因与发展机制

所有能引起骨缺血坏死的病因,都有可能引起成人股骨头坏死,通常将病因分为创伤类和非创伤类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多见于股骨颈骨折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多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或长期酗酒有关,也有少部分患者找不到发病原因,称为特发性股骨头坏死。

关于股骨头坏死的几种学说:

1、脂肪栓塞

长期服用激素,可使脂肪在肝内沉积,造成高脂血症和全身脂肪栓塞,由于股骨头软骨下骨终末动脉官腔很小,脂肪球易于黏附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栓塞或骨髓内骨细胞被脂肪占据,脂肪细胞肥大,并融合成片,使骨髓内生血细胞死亡;酒精中毒亦可导致脂肪肝或脂质代谢紊乱,使骨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坏死,最终都发生股骨头坏死。

2、骨内小动脉损害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往往存在血管炎为特征的疾病,而小动脉示血管炎和激素的靶器官,表现为血管内膜炎、血管壁损伤出血等,导致股骨头供血障碍发生坏死。

3、股内小静脉淤积、股内高压

长期使用激素能增大髓内脂肪体积,造成髓内有限的空间压力增高,静脉回流受阻,股骨头供血减少,而股骨头微循环障碍造成缺氧又引起髓内组织渗出、肿胀,加重髓内高压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血管内凝血

各种原因可能引起血液呈高凝状态和低纤溶状态,可导致血管内凝血而引起股骨头坏死。

5、骨质疏松

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之一。由于骨质疏松,易因轻微压力而发生骨小梁细微骨折,受累骨由于细微骨折的累积,对机械抗力下降,从而出现塌陷,塌陷后髓细胞和毛细血管被压缩,进而股骨头因缺血性坏死。

6、基因遗传

易感性可能和个体对激素、酒精的易感性代谢的基因多态性差异有关。

(二)中医病因病机

股骨头坏死相当于中医之“骨蚀”“骨痹”“骨痿”。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人体阴阳和气血失衡而得病。中医学认为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有:①外伤所致,②邪毒外袭,③先天不足,肝肾亏虚④六淫侵袭(以风寒湿邪为主),⑤七情所伤,情绪郁结可引起肝腑的功能失调,筋骨松弛度下降。

1、内因

(1)肝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髓满骨坚。骨髓衰竭则骨痿,失去再生功能。《圣济总录》曰:“肾胀之病,腰髀痛者是也。盖肾主腰脚。肾经所过,过髀枢循髀外,是动则病,髀不可以曲。”《素问·痿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赤水玄珠》:“损其真气,则肾气热而腰脊痛不能举,久则髓减骨枯,发为骨痿。”《难经·第二十四难》曰:“足少阴气绝,即骨枯。”因此肝肾虚衰、筋骨失养是导致本病的中药内因。

(2)气血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健胃和,化气化血。气血为维系生命活动的中药营养物质,筋骨、关节的功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温煦濡养。如若脾胃失和,则气血无源会使肌肉无法生长,筋骨失去充养。肝主藏血,且肝肾同源,精血互生,如若肝脏受损则气血的调节受到影响,精血营养补给不通畅是造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

2、外因

(1)创伤劳损:外界强大暴力直接作用于股骨头上,导致股骨头筋伤骨断,失去正常形态功能,局部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导致。另,慢性劳损常导致正常生理功能受损,进而间接或直接改变股骨头处正常生物应力,导致局部气血不畅,遂成此病。《医宗金鉴》曰:“或因跌打损伤,或踒垫挂镫,以致枢机错努,青紫肿痛,不能步履,或难以欹侧艰难。”

(2)饮食毒物:饮食水谷经脾胃消化,化为精微物质在全身各脏的协调作用下充养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若饮食饮食失调则后天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无以充养四肢百骸,更易于产生淤血湿痰等病理产物,导致局部气血不畅而导致此病。其中,长期过量饮酒最为常见。长期服用激素则导致气血亏虚,气滞血瘀,脉络痹阻,股骨头失去正常的血供而坏死。因此,饮食毒物为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另外一重要原因。

(3)感受外邪:外邪侵袭也是亦常导致此病,其中风、寒、湿三邪为主要致病因素,《灵枢》记载,“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传,久留则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内伤骨为骨蚀。”

本病好发于20~50岁、平均年龄30岁的青壮年,双侧患病站70%以上,多数历经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的病历过程,表现为肢体疼痛、髋关节活动障碍、行走困难等症状。当坏死范围大、塌陷严重,尤其是坏死累及双侧股骨头者,可以严重致残。

髋部疼痛通常是首先出现临床症状,有时会牵扯到膝部,出现痛性步态,伴有跛行。腹股沟中点附近可能有压痛,髋关节周围肌肉及股四头肌猥琐,当髋关节半脱位时,可出现单足站立试验阳性,髋关节活动功能在早起可有外展、内旋活动轻度受限,晚期由于股骨头塌陷、增生变形、头臼不匹配,髋关节各个方向均有不同程度受限。

1、症状患者髋部疼痛,呈隐性钝痛,急性发作可出现剧痛,疼痛部位在腹股沟区,站立或行走久时疼痛明显,出现轻度跛行。晚期可因劳累而疼痛加重,跛行,髋关节屈曲、外旋功能明显障碍。常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胆固醇应用史、酗酒史及潜水员等职业史。

2、体征检查时,患髋“4”字试验阳性,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阳性。晚期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明显受限。患肢短缩畸形,并出现半脱位。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阳性。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表现。

(2)X线检查用于早起诊断价值不大,II期以上病变可显示股骨头内多发囊性改变、斑点状硬化、硬化带出现及软骨下骨折,但有的股骨头坏死直至股骨头塌陷方能显示阳性。

(3)MRI的T1WI显示带状低信号或T2WI显示双线征。MRI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程度高,对I期、II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价值高。

(4)核素骨扫描初期呈灌注缺损(冷区),坏死修复器示热区中有冷区,即“面包圈样”改变。

(5)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相邻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坏死。

为了便于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价治疗效果,临床分为4期:

I期:股骨头轮廓无改变,多在负重区出现囊性变或“新月征”。

II期:股骨头轮廓无明显改变,负重区可见密度增高,周围出现硬化带。

III期:股骨头出现阶梯状塌陷或双峰征,负重区变扁,有细微骨折线,周围有骨质疏松征象。

IV期:髋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扁平,肥大、增生,可出现向外上方半脱位或脱位。髋臼边缘增生硬化。

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治疗及锻炼,且听下回分解!!!

更多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