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援藏的号召,年12月7日凌晨,作为援藏医疗队里的一员,我院陈雷雷医生从广州出发,前往在海拔近三千米的西藏林芝,作为本批队伍中唯一的一名中医人,他会在雪域高原书写出怎样的故事……
/12/16于西藏林芝
初到林芝
一直以来都认为西藏的冬天是严寒凛冽的,初到林芝,刚下飞机就大为改观。初冬的林芝清润宁和、温柔明媚,虽有寒意却并不刺骨。天空碧蓝澄澈,远处的雪山巍峨耸立、云烟叆叇,尽显其“西藏江南”的灵性神韵。
而这片雪域净土,至今仍面临着长期医疗水平低下的难题。据我们前期的调研了解到林芝地区地广人稀,基层诊疗水平严重不足,许多县市病人需要转诊,然而交通非常不便,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高原的特殊环境对人体正常代谢产生影响,导致膝骨关节炎及大骨节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医院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医疗设备和药品十分匮乏;基层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受限,诊疗水平提高缓慢。虽然初到林芝身体上有些许的不适,但这些医疗上迫待解决的问题,则激发了我们援藏医疗队员快速投入工作的热情。
经过短暂的调整适应之后,医院组织广东省第五批柔性医疗援藏人才欢迎会。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晟主持会议,医院的基本状况、组团式援藏及柔性援藏工作开展情况。
随后林芝市卫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全对第五批柔性援藏医疗队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对我们医疗队员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来藏为什么?第二在藏干什么?第三离藏留什么?希望在场所有援藏干部深入思考、设立目标、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在离藏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林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方俊提出了殷切期望:第一,交流融合要深,尽快融入林芝,先做林芝人,及早开展工作,从林芝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应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借外力,用内力,促合力,促进两地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第二,援助方向要全,援藏干部应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将自身优势和高原特点、西藏实际结合起来,促进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第三,援藏效果要好,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留下价值,做好传帮带,培养当地人才;第四,保重身体,注意安全。
座谈会后,我与来自南方医院的柔性援藏医疗队员吴桂勤主治医师,一同前往本次受援对口科室外一科进行调研。外一科现拥有床位32张,收治范围以骨科为主,主要开展骨科常见的四肢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可独立开展髋关节置换术等;另外也涉及胸外科、泌尿外科的病种。经与科室秦君良主任、组团式援藏专家黎润光副主任深入沟通后,了解到科室人员架构、业务专长、既往援藏专家所开展的工作、科室亟须技术、人才培养及科研状况等;进一步明晰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及主要突破点。
结合高原地区常见及多发膝骨关节疾病,工作重点将围绕膝骨关节疾病展开。在前期组团式援藏专家张荣凯主任医师搭建的“关节专科”及“关节置换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基础上,继续开展相关膝关节置换及保膝工作,通过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文献学习等渠道进行针对性培养,通过“传帮带”形式为当地培养一支可独立开展关节置换的队伍。
另一项重点工作是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先后与医院组团式援藏专家、主管科研的梁远红副院长、科教科李天医院目前科研现状、往年同期可申报科研项目情况,随后制定了初步科研工作设想,通过科研讲座、申报指导,以国自然地区项目为重点方向,医院本地医生在国家级课题上的再次突破。
△诊室
△手术室走廊
△护士站
陈雷雷广州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关节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特支计划”科技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师从我国著名股骨头坏死专家何伟教授,擅长股骨头坏死、小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其他髋部病变的保髋治疗;膝关节炎、膝关节内及关节外畸形的保膝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等关节炎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次复杂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微创单髁关节置换及人工关节翻修等。
供稿:骨研所陈雷雷
编辑:叶美琪
初审:王剑
审核:戚正涛、孙玉平审核发布:范琳燕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