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清源医院

会议现场

股骨头坏死是关节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现代关节外科的不断发展,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逐步迈向精准化。目前,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式并不局限于在疾病的终末期行THA手术,依据疾病分期分型和个体情况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共识。

AnupKhare教授

非创伤性的股骨头坏死早期常被忽视,进而发展为严重的疾病,因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来自印度的AnupKhare教授围绕这一主题首先发言,Khare教授根据丰富的病例为我们介绍了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个体化表现,比如臀区疼痛、夜痛、跛行、下蹲困难等,并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分别进行药物治疗、理疗等早期干预。Khare教授认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延长股骨头坏死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的髋关节寿命。

NobuhikoSugano教授

来自日本的NobuhikoSugano教授介绍了日本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关节登记系统。Sugano教授基于日本股骨头坏死关节登记系统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58%的特发性股骨头坏死与激素使用相关,导致手术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是关节脱位,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假体生存率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

Youn-SooPark教授

双锥型股骨柄具备保留骨质、近端固定减少应力遮挡等优点,但双锥型股骨柄的选择受制于患者的股骨髓腔形态。亚洲人工关节学会(ASIA)新任主席,来自韩国的Youn-SooPark教授围绕初次THA中股骨解剖形态对股骨柄生存率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Park教授团队一项纳入例使用双锥型股骨柄的初次髋关节置换病例(个髋关节)进行不少于5年随访的回顾性研究发现,DorrB型股骨使用双锥型股骨柄的临床效果优于DorrA型股骨,DorrA型股骨更常见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大腿痛,放射学结果也较差。

Young-HoKim教授

来自韩国的Young-HoKim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股骨头坏死患者行金-金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28mm直径股骨头的长期疗效。这是一项纳入75例患者(84个髋关节),平均随访19.3年(17~23年)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28mm直径股骨头的金-金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松动和骨溶解发生率更低。

Seung-BeomHan教授

来自韩国的Seung-BeomHan教授介绍了韩国同道针对股骨头坏死采取诸如药物治疗、理疗、钻孔减压、截骨手术等非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的情况及相关临床研究结果。Han教授认为,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非关节置换治疗的整体效果并不优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依然是最可靠的治疗方式。

陈晓东教授

上海交通大医院陈晓东教授介绍了利用经外科脱位改良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经验。78%的术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髋关节寿命平均延长了11年(3~16年),术后的功能恢复和疼痛控制良好,但目前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这一新式保髋手术技术的临床效果。

沈计荣教授

最后,医院沈计荣教授介绍了利用微创髓芯减压死骨清理打压植骨异体腓骨棒支撑治疗配合中药制剂这一中西医结合方式阶梯化保髋治疗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推荐阅读

序曲奏响,ASIA申城绽放

筚路蓝缕启征程——ASIA-PJI亚洲共识揭幕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直播回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