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父亲走上一线支援抗击非典;
年,
父亲目送女儿和儿子儿媳前往抗“疫”一线……
相似的战场,两代人的接力,
17年的跨越,
他们和父辈只为一个共同的愿望:
救死扶伤,早日战胜病魔。
17年前,父亲说:
“背后是父老乡亲,我们不能退”
17年前,“非典”肆虐,摆斌的父亲摆奇挺身而出,坚守在抗疫最前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的摆奇,主动请缨,医院抗击“非典”的医疗组,一直在最危险的隔离病房坚持战斗。
“当时我已经54岁了,眼看快退休的年龄,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但看着孝感肆虐的非典,身为一名老党员,我告诉自己必须站出来做点什么。”提起年的那一刻,已经7旬高龄的老爷子摆奇满是感慨。在他看来,当时技术不是很发达,物资也缺乏,不少人对非典产生恐惧,眼见非典肆虐,他和同事们毅然请战,前往隔离病房,走上一线。“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虽然很不容易,但我们最后还是打了胜仗。”
“非典肆虐,背后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你说我当时不做点什么,我心里也不好受啊。”在家里,每每提起抗击非典的情形,老爷子摆奇总是十分健谈,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而作为子女的摆斌和摆洁,每次都是安静地听父亲讲完,不时也会好奇地提问。渐渐地,在父亲的影响下,摆斌也走上了从医这条路,妹医院工作。
17年后,我们说:
“爸爸,现在轮到我们上一线了!”
“爸,想跟您说个事情。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我想和文学,还有妹妹加入一线战斗,这段时间我们不能来看您,您多注意身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同样作为医护人员的摆斌和妻子夏文学,以及妹妹摆洁请愿加入一线防疫。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现在轮不到我了,我的孩子们替我上一线。家里你们就放心吧!”听罢父亲的话,他们简单收拾了行装,医院防疫一线。
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医院主管护师,医院的审计师,出发前他们相互打气,他们都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消灭病毒,挽救生命。
就在摆斌进隔离病区的前一天,妻子夏文学因髋关节滑膜炎而住院,为了抗疫,摆斌留下妻子独自住院治疗。而当摆斌走出隔离病房之时,他却突然得知妻子正准备走进隔离病房,奔赴最前线。“没想到我刚走出隔离病房,就得知她正准备进隔离病房,隔离病房是我们共同的战场,我们就这么擦肩而过了。”
随着疫情爆发,患者人数增多,医院的就餐压力陡然增大。但由于管控升级,大部分食堂员工因隔离在外无法返岗,面对物资采购难度大,就餐的选择受限,众口难调等问题亟待解决,身在审计科的摆洁和同事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她主动请缨到总务食堂一起帮忙协调。仔细对照“三区二通道病区标准”策划送餐路线,为了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降低感染风险,她选择和同事亲自搬运、择菜、打包盒饭,所有人员几乎处于无休状态,超负荷运转。“看着一线的哥哥嫂嫂那么拼,身边的同事们那么累,我们也只能多做一些后勤保障工作,累一点算得了什么呢。”
虽然父亲摆奇支持子女们上一线,但每天看着疫情的新闻,老人家心里也是很忐忑,替子女们担心。“你们今天怎么样了?累不累呀?”在一天忙碌之余,父亲摆奇都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