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练习舞蹈出现的小插曲

疫情期间呢,小舞者们都是在家练习,除了每周的正常线上课程以外,小舞者们每周还有额外的作业练习。近期收到有可爱的家长发来的咨询。

“小朋友在家练习时,身体会发出来声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学舞蹈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像是关节、手指、手腕等长时间没有运动,在伸展和扭转的时候会发出向上,说明该处有压力,我们需要伸展释放,这是正常的声响。

在训练过程中或生活中,身体会发出声响,其实是“关节弹响”,不是骨头响。

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家心里会紧张、担心,其实这时候要分清生理弹响和病理弹响。

它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分为骨原性、滑膜原性、肌腱原性等多种,其响声可以是清脆的、沉闷的或磨砂样的,多数伴有疼痛或不适感,并且都是可以连续发生的。

仅有弹响、外表不红不肿,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动障碍者属于生理性弹响,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为此过于惶恐不安。

但是各种弹响背后有各种含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无酸痛,声调高,清脆的“咔”或者“哒”

我们身体中常用到大幅度动作的关节大部分属于滑液关节,关节腔内都含有关节液(润滑液),液体内又含有许多气体。

这种响声最常见于手指关节掰手指时候出现。我们的手指关节活动时会改变关节液、滑膜囊分布位置,进而影响关节腔体积、压力,因此气体释出,气泡因我们活动时的挤压而破裂,产生声音;属正常现象,因此不会有害。

2.无酸痛,声调低,沉闷的“嘣”或者“咔

这种弹响最多见于大幅度强力动作,也发生于久坐后,腰、髋的声响。属于关节面出现摩擦碰撞产生的声响。

其实关节活动时难免会有骨头互相碰撞,但贴心的造物主在关节会摩擦处都盖上了软骨作为保护,但软骨无神经和血管,所以不会痛也不会再生,软骨就是个消耗品,短时间内过多的不当摩擦(体重过重、疲劳或剧烈活动)后容易导致关节炎因此别把韧带伸展过度,须让肌肉够强壮,才能稳固关节、减少剧烈的摩擦。

3.无疼痛,中声调,类似于“嘎”或者“吱”

这种声响多见于肩关节和髋部,是肌腱或者筋膜摩擦骨骼凸起处的弹响,对健康几乎没有影响。

人体的活动关节,都是由许多肌腱、大量的韧带牢牢抓紧而形成的,可避免骨头之间太接近而产生过多不必要的摩擦撞击,也可避免脱臼而影响关节活动。

因此在活动时,众多肌腱难免会碰到硬硬的骨头,因此肌腱上包覆着腱鞘(Tendonsheath),来避免过多的摩擦而导致肌腱炎,因此肌腱于骨头上的滑动所造成的声响是正常现象,没有过度也不会有害。

4.疼痛或酸痛,冗长的弹响

基本可以认定为属于病理性弹响,多发于半月板,尤其半月板扭伤、磨损的人群,一旦出现这样的弹响疼痛,应该立即停止运动然后去找医生。

▲以上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弹响

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突然地,莫名的响声。一旦出现这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弹响部位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伴随着疼痛。

2.弹响后是否周围部位出现红肿。

3.弹响后运动是否受限。

如果都没有,那基本不是健康上的问题;如果出现类似状况,那就要请教老师看看是否属于动作、发力问题,医院检查是否属于周围组织的炎症,关节炎症的问题。

但是练习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如何避免或者减少此类状况的发生。

1、提前热身活动

如果准备活动没做好,韧带还比较紧张,关节压力过大会出现弹响。如果没有明显的疼痛或活动受限不用担心,请适当拉伸软组织。学习正确的动作姿势,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全面的拉伸,调整关节位置,平衡发力,训练之前必须充分热身。

2、动作标准性到位

小舞者在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要求练习,谨遵老师的叮嘱。错误的练习方式会使发力点偏移,对关节、骨膜造成压迫。扭曲的发力还会使骨膜压力翻倍,磨损更严重。

3、练习过后身体及时放松

练习结束后一定要做放松运动,例如我们练习腰之后一定要回腰,压腿、搬腿之后一定要踢腿等等。

这些有助于关节放松、关节液流动,滋润软骨养分,使软骨细胞寿命延长。

舞蹈会使我们的身型体态更端正挺拔,

如果练习过程中身体受到损伤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在练习时一定要按照老师交给我们的方法步骤去练习,我们一直秉承着科学性教学的训练方法培养孩子。

家长们后期遇到其他问题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中心老师看到后会及时为大家解答。对于舞蹈我们是专业的,请家长们务必放心!

DANCER关于舞蹈

就舞蹈艺术而言,

质与量,要并行的确不容易。

质,需要时间需要下功夫;

量,需要时间需要累积。

舞蹈,是无法“速食”,

也很难“速时”的。

春季招生进行中……

更多

详情

敬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