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股骨头坏死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是患者在倾诉自己的病症时,最先表达出来的感觉。“痛就先吃药”是很多患者的一种心理,尤其是刚过去的春节期间,因为出门就医不方便,不少患者会选择吃药来治痛,但结合往年及门诊近几日患者普遍现象发现,部分患者反映“最开始吃药有效”,有的患者反映“吃药还是疼”……那么,股骨头坏死吃药到底有没有用?
治“痛”先求“源”股骨头坏死不管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都会出现疼痛,且病理复杂多样,坏死后破坏范围大、牵连问题多,不同病情的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比如长期缺血会胀痛、炎症刺激会疼、水肿压迫会疼、骨小梁断裂会疼、关节面摩擦会疼、股骨头塌陷都会疼……患者不管是选择吃药还是其他方式治疗,首先都要知道:为什么会疼?
股骨头坏死病情早期导致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股骨头内无菌性炎症刺激、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股骨头周围滑膜水肿压迫等造成。症状表现为大腿根周围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整个屁股困疼、大腿无力,不能翘二郎腿、穿鞋袜、抬腿骑车等。
所以早期疼痛治疗的关键不仅要打通血运,清除关节腔内炎症、积液等有毒物质,减轻患者因炎症刺激、缺血导致的疼痛酸胀等症状,避免关节腔内环境继续恶化,还需通过根源全面的治疗,有效阻断股骨头坏死机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早期时很多医生都会建议患者服药治疗,部分药物因其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作用也可起到一定缓解疼痛的效果,但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多病理机制导致的,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多种多样,高达60余种,单从引起股骨头坏死根源的供血问题主要就有:血液粘稠问题、血管紧缩问题、血管损伤、血管淤堵、血管卡压等,极易出现处理不彻底、治不干净等情况,因此即便患者吃药有一定效果后,医院进行复查、跟踪病情变化,毕竟被股骨头坏死杀个回马枪的患者并不在少数。
股骨头坏死病情中期导致疼痛的原因主要是随着骨髓水肿的持续,骨小梁因长期水肿压迫、缺血,发生部分骨小梁断裂,同时部分组织发生粘连导致。症状表现为疼痛的程度逐渐加重,尤其是活动一天休息时疼痛更为明显。
中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核心除松解粘连的组织、恢复血运、修复骨小梁,减轻患者因骨小梁断裂,组织粘连等导致的疼痛外,还要进行防治塌陷的治疗,阻断股骨头塌陷机制,保持股骨头骨结构。
进入中期后,骨质的受损、组织的粘连、甚至肌肉肌腱萎缩等都有发生,而这些问题基本单靠药物无法解决,患者需进行综合系统的保髋治疗,药物仅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疼痛也会有所缓解,极易让其误以为“股骨头治疗好了”!但其实是关节内积液减少、骨髓水肿减轻、骨小梁部分断裂压缩,从而股骨头的强度相对增加,所以疼痛减轻;随着病情发展,股骨头已经开始了塌陷,等到病情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新的引起疼痛的问题就会出现,让很多患者误以为疼痛“反复”是由于停药的原因!
股骨头坏死病情后期导致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股骨头关节面软骨碎裂、软骨下骨开始塌陷,关节活动时“碰撞”增加,产生摩擦性疼痛以及受限严重。症状表现为伴随着塌陷程度的加重,关节活动度越来越重,从叉开腿困难、大腿根内侧筋及肌肉绷紧、疼痛到穿鞋袜困难,再到下蹲困难。个别情况下,骨修复与塌陷同步进行,但关节面整体较好,塌陷后骨质压缩,股骨头内骨质稳定,反而出现关节功能受限但疼痛减轻的“奇怪”情况。
这个阶段,大部分医生的建议是换关节。但如果患者非常年轻、骨质条件良好的话,依然可以通过阻断病情发展、防治塌陷,激活骨修复、促进新骨生成延缓或避免置换。
由于晚期患者疼痛多为股骨头塌陷、关节面磨损导致,药物根本无法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病情较重的患者从刚开始吃药就无任何效果,患者此时吃药已意义不大。即便患者盲目追求止痛而服用一些含有激素性的强止痛药,疼痛短暂缓解的背后是关节病变加剧,后期整个关节形成骨关节炎、关节严重变形,加大治疗难度及愈后效果;而且患肢可能会短缩,影响行走步态,甚至导致残疾。
总之,股骨头坏死病因复杂,在各个阶段的病理特点不同、每个人感觉神经的不同“体验”以及坏死后塌陷的进程不同等诸多原因,大腿根及其周围的疼痛并非“千篇一律”;对于出现疼痛不适的病人,医院就诊,不要盲目“自判”,在确诊病情的前提下,明明白白的治疗!
关爱股骨头健康
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更多有关股骨头坏死问题,您可直接在线留言
我们将第一时间转给主任们
针对性详细为您解析!
医患携手,科学保髋,共筑股骨头健康。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