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网站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418/8860368.html

第三章术后早期康复

第一节术后早期康复的概述

(二)愈合周期

骨科损伤或者运动损伤通常会有骨损伤和软组织的损伤,软组织损伤包括的切口或伤口、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神经、血管等。虽然各部位的骨折愈合的周期不同,不同类型的软组织的愈合所需时间也不同,但是各阶段的愈合分期的特点大致相同。

1.骨组织的愈合

骨主要由骨小板构成,骨组织的主要细胞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折的过程主要靠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形成骨基质,破骨细胞主要是骨吸收细胞。骨折是骨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中断,通常由低强度长期反复作用或由高能量一次作用造成的,与软组织愈合不同的是它是利用骨痂进行愈合的,通常由四个阶段组成: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成熟骨板期、塑型期。

(1)血肿机化期

骨折以后,骨膜、骨质和骨髓等组织损伤或断裂,同时损伤了骨骼周围的小血管,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伤后4-5小时,骨折部位血液开始凝固,形成含有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血肿的刺激使骨折部位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等再生,并从骨折两端同时向血肿内生长,犹如树根在土壤内生长一样。这些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从各个方向侵入血凝块和坏死组织,并分裂繁殖,最后积血清除,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再一步转华纤维组织,将两个骨折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纤维愈合。这个过程叫血肿机化期,这一时期约-3周完成。

()原始骨痂期:

在骨的表面有一层骨膜,它对骨的再生和生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骨折后1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开始大量分裂增生,形成新生骨,并从骨折两端沿着血肿机化后变成纤维组织,最后两端连接一起,将纤维组织变成骨组织。这一阶段大约在骨折后1周开始,4-6周完成。此时断裂的骨头被新生骨组织连接在一起,虽不会移位,但仍不能持重,否则容易发生成角变形。

(3)成熟骨板期:

骨痂内的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骨折间隙的桥梁骨痂完全骨化,约在骨折后8-1周,X线片上显示骨折线消失,骨痂密度增加,髓腔为骨痂所充填,骨痂与皮质的界限已不清。此时骨折端之间已形成骨连接,外力作用时骨折部不再变形,故够负重活动,具有基本生活功能,所以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为临床愈合期。各部位骨折的临床愈合所需时间见表3-1。

(4)塑型期:

骨折的愈合过程中和愈合中的一定时期内,都通过成骨和破骨过程进行塑形。最后在形态和结构上恢复或接近和恢复到和正常骨一样,持续时间在骨折后1~年内完成。

表3-1各部位骨折的临床愈合周期

骨折部位

临床愈合所需时间

锁骨

4-6周

肱骨外科颈

4-6周

肱骨干

4-8周

尺、桡骨干

6-8周

肱骨髁上

3-6周

桡骨远端

3-6周

掌、指骨

3-4周

股骨颈

1-4周

股骨转子间

7-10周

股骨干

8-1周

髌骨

4-6周

胫腓骨

7-10周

踝部

4-6周

了解这些信息不光是通过时间进行估计,还要求治疗师有一定的影像学基础,通过X光、CT和MRI这些影像学信息来了解术后骨折的稳定性。

进行康复治疗时,骨折处的稳定性对于康复治疗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巨大,相同的骨折处理方式的稳定性也有巨大差异,不光治疗师自己需要了解稳定性的具体情况,还需要与骨科医师进行充分沟通,虽然不能从骨科医师得到具体客观的答复,但是对于治疗师制定康复计划时还是可以获得十分重要的建议。还需要向医师了解其他临床信息需要收集手术的目的、康复目标以及是否有高危因素。

()软组织的愈合分期(见表3-):

炎症反应是人体的愈合过程必不可少,炎症反应是人体早期免疫反应的一部分,若没有炎症反应,感染、损失和任何组织损伤都无法愈合,但其实不同组织有着不同的愈合周期,但愈合的分期特点类似,我们把软组织愈合分期分为急性炎症期、组织机化期、功能重塑期。

急性炎症期:

此时伤口和组织内为血凝块所充填,继而发生炎症时继续有纤维蛋白附加其间,主要作用是止血和封闭创面,可减轻损伤。此期特点是出血逐渐停止,局部红、肿、热、痛(夜间痛,静息痛)等炎性表现明显,组织修复开始启动,局部抗机械应力能力差。

增生期(肉芽期):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等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充填组织裂隙,而原有的血凝块、坏死组织等被酶分解、巨噬细胞吞噬、吸收或从伤口排出。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前胶原和氨基多糖,肉芽组织内的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其硬度与张力强度随之增加。肉芽组织最终变为纤维组织(多为不稳定的Ⅲ型胶原纤维),架接于断裂的组织之间。此期特点是炎症反应减少,已有组织初步愈合,强度仅为正常组织的0%-30%,抗机械应力仍弱,因此不能介入力量训练。过多的乳酸容易引起局部纤维组织的错构,不利组织愈合。

重塑期:

经过细胞增生和基质沉积,伤处组织可以初步修复。然而所形成的新组织如纤维(瘢痕)组织、骨痂等,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并不一定都适宜于生理功能需要。需要在不同功能所需的力学环境进行适应和成熟。如:制动时间过长,瘢痕内含胶原过多,可使瘢痕过硬,不利于修复处的活动。而通过适当的活动恢复,新生的组织可以变化调整,瘢痕内的胶原和其他基质有一部分被转化吸收使瘢痕软化,同时又能保持张力强度。此期特点是组织有较好的修复,强度可达60%左右,适度的应力有助于组织的功能重塑,可介入所有康复内容。

表3-不同软组织的愈合所需时间

组织名称

愈合周期

切口或伤口

-3周

肌肉

3周

韧带

3-6周

纤维环

3-6周

肌腱

6-10周

半月板

约10周

骨软骨

约1周

(3)愈合分期的评估

了解这些信息不光是通过时间进行估计,还要求治疗师有一定的影像学基础,通过X光、CT和MRI这些影像学信息来了解术后骨折的稳定性和软组织的强度。进行康复治疗时,骨折处的稳定性对于康复治疗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巨大,相同的骨折处理方式的稳定性也有巨大差异,不光治疗师自己需要了解稳定性的具体情况,还需要与骨科医师进行充分沟通,虽然不能从骨科医师得到具体客观的答复,但是对于治疗师制定康复计划时还是可以获得十分重要的建议。还需要向医师了解其他临床信息需要收集手术的目的、康复目标以及是否有高危因素。

亲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要想知道下一章节的内容,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