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D.米粒体滑囊炎
诊断依据:X线及CT难以显示米粒体,在MRI上,相对于肌肉,米粒体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呈相对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米粒体滑囊炎临床通常因为慢性关节炎伴无痛性肿物就诊,多见于膝及肩关节。病因尚不明确,与血清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相关性。一些学者认为米粒体来源于关节内滑膜组织炎症和缺血后发生的微梗塞,后者脱落以后,由滑液中的纤维蛋白包裹而成。微梗塞通常由类风湿性疾病引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阴性关节炎或者感染性疾病,如非特异性脓毒性关节炎或结核。米粒体呈椭圆形或纺锤形,大小约2-7mm,约十分之一可见长径大于7mm,其微观结构为含胶原结构的纤维组织,其内罕见血管及软骨细胞。
鉴别诊断:
1.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关节滑膜增生性疾病,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内,以膝关节发病率最高,占68.9%。滑膜化生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即滑膜本身具有潜在的造骨功能,当其受到各种刺激后滑膜内侧面出现透明软骨组成的结节状突起,脱落后形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游离体,游离体会不断获取关节液中的营养,随着病变的进展,软骨瘤会从单纯的结节逐渐变化为骨软骨瘤结节、含骨小梁和骨髓组织的成熟骨,其形态、大小、数目及钙化或骨化程度与形成时间及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则游离体的数目越多、钙化或骨化越明显、累及范围也越广。主要分为四型,软骨型、软骨钙化型、骨型、混合型。
2.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关节的良性增殖性、破坏性滑膜肿瘤样疾病,主要累及滑膜、滑液囊和腱鞘,膝关节为最常见的好发关节。滑膜的绒毛状增生病理表现为滑膜细胞明显增生,绒毛呈簇状增粗并粘连,部分融合呈结节状;MR表现为弥漫增厚的滑膜囊壁沿关节囊壁及腱鞘分布,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节的病理成分主要包括纤维结缔组织、含铁血黄素、血管翳、脂质及液体和细胞等,而MR信号取决于各种成分及其比例的多少。结节常表现为类似肌肉组织信号,与其富含纤维结缔组织的病理成分一致;结节内沉着的含铁血黄素为顺磁性物质,其信号特征为T1WI、T2WI低信号。其在病灶内分布并不均匀,呈小点状或结节状分布,病理可见不等量含铁血黄素沉着在巨噬细胞内或游离于结缔组织间。软骨受侵犯时,MR表现为软骨边缘毛糙,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常伴随软骨下骨髓水肿。
3.剥脱性骨软骨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的局部无菌性坏死,并非真正的炎症。发病以膝关节最为常见,多累及股骨内、外侧髁。病理改变为局部性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组织的损伤,形成坏死骨片。损伤的骨软骨组织逐渐由修复性纤维肉芽组织所包绕,并深入坏死骨质内,坏死的骨块及其上覆盖的关节软骨可一起脱落,形成骨性游离体,原骨块所在处可留有局限性软组织或液性密度凹陷缺损区,多有周围高密度硬化缘,缺损区多在短期内保持不变,最后可成骨愈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