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规范化 http://pf.39.net/bdfyy/dbfzl/200715/8041553.html
膝关节周围疼痛

第一篇:前侧和上侧

有关膝关节疼痛的最常见疾病,对自己的“膝盖”有更全面的了解。

膝盖疼痛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平时路走多了、锻炼用劲儿大了,都是诱因。临床上,引起膝关节疼痛的病因其实有很多种,需要结合疼痛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只有明确病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它由1层滑膜、2个半月板、3块骨头、4根韧带共同构成。滑膜位于密闭的膝关节腔内壁,负责分泌润滑剂和营养物质;半月板位于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间,起到弹性减震、辅助弯曲、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3块骨头分别位于膝关节上方(股骨)、下方(胫骨)和前方(髌骨),为膝关节提供支撑、传导动力;4根韧带主要起稳定膝关节的作用,位于膝盖两侧的内外侧副韧带保证膝关节侧方稳定性,而位于膝盖中间的前后交叉韧带保证膝关节前后方的稳定。

不同的膝关节疾病或损伤,常常有特定的疼痛部位,医生可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初步对疾病进行判断。

膝盖前方疼。最常见于髌骨关节炎、A髌骨软化、B滑囊炎、C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表现为膝关节弯曲时膝盖前侧疼痛,影响患者上下楼,在下楼、下蹲时症状尤为明显。此外,髌骨半脱位也会诱发前侧疼痛。

膝盖上方疼。一般见于股四头肌肌腱炎、肌腱损伤,表现为屈伸膝关节时疼痛,往往伴有髌骨上方压痛。

膝盖下方疼。常见于髌腱炎、胫骨结节骨骺炎,患者通常在剧烈运动或下蹲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

膝盖两侧疼。一般考虑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患者一般表现为走平路不疼痛,上下楼疼痛,伴随或不伴随压痛,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

膝盖后侧疼痛酸胀。最常见于腘窝囊肿,且绝大多数不需治疗。

对膝关节来说,最好的检查方式是核磁共振,既可以看到关节里是否有积液,判断积液量多少,又能很好地评估膝关节内半月板、韧带和软骨的情况;如果发现半月板损伤,还可以对损伤进行分级。此外,膝关节的常用检查还有X片、CT、B超、穿刺检查等。

只要明确膝关节疼痛的病因,早期规范化治疗,大多数膝关节疼痛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对于已有膝盖损伤的患者,疼痛发作急性期(即疼痛发作3周内)建议膝关节减少活动量,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长跑、爬山、球类等对抗剧烈的运动。慢性和急性期后的膝关节疼痛患者,可逐渐做膝关节康复锻炼,佩戴护膝3~4周,游泳、慢跑、靠墙静蹲等对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都有意义。

膝前方痛

A髌骨软化、B滑囊炎、C退行性骨关节炎

A髌骨软化

易发生在运动爱好者身上,通常是因为力量不平衡导致下肢力线不正,从而引起髌骨软骨在关节里面长时间摩擦而导致的损伤。

髌骨软化症定义:髌骨软化症是指髌骨软骨面因慢性劳损而致软骨肿胀、龟裂、破碎、侵蚀、脱落,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髁软骨也发生相同病理改变,从而形成髌骨关节的骨关节病。

髌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软骨炎,是引起膝前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是髌骨软骨面及其相对的股骨髌面的关节软骨由于损伤而引起的,以膝部不适,髌骨后方疼痛,膝内侧隐痛,活动时疼痛加重,继而自觉髌骨之间有摩擦感,髌骨有压痛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疾病。

髌骨软化症的原因?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后,软骨肿胀、龟裂、破碎、侵蚀、脱落,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髁软骨也发生相同病理改变,而形成髌股关节的骨关节病。

发病原因:髌骨软化症的发病原因:1、关节机械性损伤:从事膝关节重负较大的职业,如司机、教师、白领人士等,其关节长时间保持一种僵硬姿势或长时间受强力冲击造成骨关节损伤;2、关节过度使用: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的人可引起这些关节患病率增加。膝关节长期、用力、快速屈伸,增加髌股关节的磨损,如自行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是本病的常见原因。3、肥胖:过多的体重增加关节负担,还因姿势、步态改变对关节的生物力学均有影响。4、妇女绝经前后,可能与雌激素降低有关。5、先天性髌骨发育异常。先天性髌骨发育障碍,位置异常及股骨髁大、小异常,后天性膝关节内、外翻、胫骨外旋畸形等,均可使髌骨不稳定,在滑动过程中髌股关节面压应力集中于某点,成为慢性损伤的基础。6、髌骨软骨的营养主要来自关节滑液,各种原因所致滑液成分异常,均可使髌骨软骨营养不良,易受到轻微伤力而产生退行性变。

主要症状:

①青年运动员多见,开始训练时明显,稍加活动后缓解,过久训练又加重,休息后渐消失,随病程延长,疼痛时间多于缓解,以致不能下蹲,上、下阶梯困难或突然无力而摔倒。

②髌骨边缘压痛,伸膝位挤压或推动髌骨可有摩擦感,伴疼痛。后期形成髌股关节骨关节病时,可继发滑膜炎而出现关节积液。病程长者,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髌骨边缘压痛。伸膝位挤压或推动髌骨可有摩擦感、伴疼痛,单纯髌骨软骨损害时,无关节积液后期形成髌股关节骨关节病时,可继发滑膜炎而出现关节积液,此时浮髌试验阳性。病程长者,有股四头肌萎缩。

诊断髌骨软化症的主要依据是髌骨后的疼痛,髌骨压磨试验和单腿下蹲试验引起髌骨后疼痛。应该注意检查有无合并半月板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等。

1、膝关节活动时有髌骨后摩擦声,位置不固定;

2、髌后有弥漫性疼痛,行走时有打软腿现象,上下楼梯时不适感明显;

3、半蹲位时膝关节酸痛无力,髌骨有压痛感。

症状体征:发病初期膝关节疲软无力,加重时髌骨深面疼痛,上下楼梯时明显,休息后疼痛消失,屈膝久坐或下蹲下跪时疼痛加重,半蹲痛时本病的重要征象。单纯髌骨软骨损伤时,无关节积液;后期形成髌骨关节病时,可即发骨膜炎而出现关节积液。病程长者,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常见体征为髌骨周缘关节面压痛。

诊断与检查

X线检查:照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切线位X线片。

早期无异常所见、晚期可因软骨大部磨损,髌骨与股骨髁部间隙变窄,髌骨和股骨髁部边缘可有骨质增生。(晚期可见髌骨半圆骨赘影响髌股关节面不平滑或间隙狭窄,X线片尚可发现部分病因,如小髌骨、高位髌骨或股骨外髁低平等畸形。)

2、放射性核素骨显象检查时,侧位显示髌骨局限性放射性浓聚,有早期诊断意义。

3、关节镜检查(可以同时进行一些治疗,但是贵,约元)

关节镜检查是确诊髌骨软骨软化症最有价值的方法。可以明确关节软骨是否有病变以及累及范围,明确髌骨软化的程度,更能较好地与膝前疼痛为特点的疾病鉴别,特别是疑难患者。

4、磁共振(MRI),也有早期诊断意义。

特殊检查:

髌骨摩擦试验:检查时使髌骨与其相对的股骨髁间关节面互相挤压研磨或上下左右滑动,有粗糙的磨擦感、磨擦声和疼痛不适;或检查者一手用力将髌骨推向一侧,另一手拇指按压髌骨边缘后面可引起疼痛。有关节腔积液时,浮髌试验可呈阳性。

单腿下蹲试验:病人单腿持重,逐渐下蹲到90°~°时出现疼痛,发软,蹲下后单腿不能起立。

分类分级法:

I级、软骨微纤维化或裂痕范围小于0.5cm,局限性软化或者肿胀,软骨有厚纤维形成。

II级、软骨微纤维化或裂痕范围小于0.5-1cm,碎裂与龟裂直径小于1.3cm。

III级、关节软骨微纤维化或裂痕范围小于1-2cm,碎裂与龟裂直径大于1.3cm。

IV级、关节软骨微纤维化或裂痕范围达2cm以上,软骨糜烂深达软骨下骨组织。

非手术治疗:

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制动,理疗,抗炎,髌软骨炎贴,关节腔封闭等,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先天畸形者,可行手术治疗。

1、避免负重,减少活动,减轻体重。出现症状后,首先制动膝关节1—2周,同时进行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以增加膝关节稳定性。

2、肿胀、疼痛突然加剧时,应行冷敷,48小时后改用湿热敷和理疗。

理筋手法

(1)一指禅推法:患者仰卧,膝下垫薄枕,膝微屈,术者坐于患肢一侧,施术手垂腕,拇指按于髌腱周围(即痛点)做垂直方向摆动推揉,时间为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发热感为宜。

(2)提髌捻揉法:撤下薄枕,术者一手掌托膝下,另一手五指分开,用指端将髌骨提起,做上下运动,同时用指端在所伤髌下软骨面揉捻顺压,时间为5分钟。

物理疗法

采用红外线、超短波以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均有一定效果。

适宜技术

小针刀疗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患膝伸直,常规皮肤消毒,于髌韧带内侧用1%利多卡因两毫升分别向髌骨内上缘及外上缘、髌韧带外侧局部麻醉。麻醉后取一小针刀自麻醉处进入皮下,右手持针刀,左手拇、食、中指捏住髌骨并提起,小针刀穿过髌韧带,向髌骨外上缘提插、切割,注意勿铲骨面,彻底松解支持带及滑膜粘连。同法再松解髌骨内上缘,最后回抽小针刀至皮下,横行向外剥离髌下脂肪垫。剥离完毕后,抽出小针刀,针眼处以创可贴外贴。

注意操作过程的无菌及动作轻柔,针眼处保持干燥3天,每周一次,一次为一疗程。

经皮髌骨穿刺减压治疗髌骨软化症

治疗方法:经皮髌骨穿刺减压术: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微屈10°~15°,常规消毒术区,铺洞巾,穿刺部位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至骨膜,用自制穿针(长12~15厘米,直径2.0~2.5毫米),在髌骨中点穿刺至骨膜,滑动穿刺针,在髌骨前方穿3个洞,不透过髌骨软骨面,出针后无菌包扎,不需缝合。

功能锻炼:穿刺后即可行股四头肌收缩和直腿抬高锻炼,原则是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持之以恒。

特色:髌骨软化症疼痛症状与髌骨内高压有关,经皮髌骨髓腔内穿刺物理减压作用改善了髌骨髓腔内微循环,使代谢产物得以排除,减少了伴随毛细血管神经纤维刺激,从而缓解了髌骨痛。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作用直接。

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配合功能锻炼在治疗中必不可少。

3、口服消炎止痛药等。抗炎药中“氨糖美辛”含氨基葡萄糖、有助于软骨中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口服0.2—0.4g,每日二次,既可止痛,又有利于软骨修复。

4、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透明质酸钠)可调节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和再生,缓解疼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通常每次注射2ml,每周1次,4—5次为一疗程。

5、关节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由于抑制糖蛋白,胶原的合成,对软骨修复不利,故应慎用。

6、严格非手法治疗无效,或有先天性畸形者可手术治疗。

7、理疗:针灸理疗、超激光照射、微波照射及超短波治疗均可起到关节深部加热,消炎止痛的作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8、中药外洗,药渣热敷。

(2)外用药:外用海桐皮汤(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熏洗膝部。

9、中药内治

治宜补肝肾、温经通络止痛,可选用健步虎潜丸或补肾壮筋汤。

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

风寒湿证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方:蠲痹汤(《医学心悟》)加减。

常用药:制附子、桂枝、羌活、独活、寻骨风、海桐皮、千年健、威灵仙、当归、白术、甘草、粉防己、防风、通草等。

湿热证治法:清热祛湿,舒筋通络。

主方: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加减。

常用药:防己、黄芪、怀牛膝、苍术、薏苡仁、木瓜、银花藤、木通、豨莶草、白术、炙甘草等。

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方: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常用药:羌活、独活、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甘草、牛膝、防己、川芎、当归、五灵脂、制没药等。

肝肾不足证治法:补肝益肾,活络止痛。

主方: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常用药:独活、寄生、秦艽、细辛、当归、熟地黄、赤芍、茯苓、怀牛膝、党参、全蝎等

10、手术治疗:小针刀,局限性软骨切除加钻孔术等。

日常注意:

1、运动前先活动关节

运动前充分活动关节可使髌骨关节面各个部分都受到刺激,滑液营养成分能均匀渗透到软骨组织中去,增强关节的润滑作用。

2、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持续性蹲位和剧烈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等膝关节屈曲位用力的锻炼。避免突然改变锻炼的强度,增强力量和耐力的活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加量。

3、保持合适体重

合适体重能降低作用于膝关节上的重力,肥胖则会增加膝关节的退行性疾病的危险,形成恶性循环,体重越大,疼痛越重;反之,体重越轻,疼痛越轻。

4、补充软骨营养

多食含维生素、蛋白质多的食物,如水果、青菜、肉类、海鲜等。

5、注意保暖防寒

天气严寒的季节,要给关节保暖,防止风寒入侵。

6、及时治疗

膝关节出现不适或不定位疼痛时,要考虑到早期髌骨软化症的可能,要及时休息、及时治疗,防止关节软骨退变加重。

功能锻炼:

股四头肌力减低和髌骨软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所以加强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是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核心。今天,为大家推荐两个康复锻炼的动作。

仰卧平躺在床上,先用最大力量把腿伸直,之后抬起腿,大概抬到脚后跟离床面15厘米左右的高度。注意一定要膝关节伸直。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力量提高了,可以改成坐位练习。就是坐在床上坐直上身,然后再直抬腿。因为坐起来之后髋关节屈起来,髂腰肌放松了,不参与收缩,不帮股四头肌的忙了,所以也就更累,对大腿前侧的肌肉练习得也就更好了。

双足分立与肩同宽,足尖与膝关节正向前,上体正直靠于墙面上,重心落于足跟。膝关节在垂直方向上不能超过足尖,屈膝角度不能大于90度。保持次姿势至力竭,休息10秒再反复进行,连续10次/组,2-3组/日。简单的说,就是后背靠墙练习“扎马步”!

当然,所有的这些练习都要循序渐进,从少至多、从易到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动力练习、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上面介绍的只是最简单易行,最安全的基础练习。因为过多过度的练习,不但不能缓解症状,甚至还会加重软骨的损伤。所以没有专门的指导,还是不要自己盲目练习的好。

此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日常生活活动的调整,不能因为怕疼就一点儿都不动,更不能觉得只要是练习就比不练强,咬牙忍着疼痛使劲去练。因为运动不足和运动过度都会适得其反,是会加重病情的!

髌骨软化症预防:

避免长期、用力、快速屈伸运动。

髌骨软化症的发生对中老年人来说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就是关节软骨本身的退变,这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外在因素就是机械性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慢性损伤。预防髌骨软化症的发生主要要从减少对髌股关节的持续压力,改善软骨的营养。减轻劳动强度或减少运动量,注意膝部保暖。疼痛期避免下跪下蹲。治疗期间应减少行走负重活动,注意休息,以促进修复痊愈。

B滑囊炎

滑囊炎:是指滑囊由损伤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限性压痛和活动受限,滑囊炎主要发生于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以及髋关节周围的滑囊。

图1滑囊炎主要发生部位

膝关节滑囊:

滑囊又称滑液囊或黏液囊,为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多介于肌肉或肌腱附着处与骨隆起之间,囊内含有少量滑液,增加润滑,减少摩擦。

膝关节周围是身体滑囊最多的部位,有多达15个滑囊,可分为三组:

1,前方4个:髌上囊、髌前皮下囊,髌下浅囊、髌下深囊;

2,外侧5个:外侧腓肠肌滑囊、腓骨滑囊、腓腘滑囊、腘肌滑囊、髂胫束滑囊;

3,内测6个:内测腓肠肌滑囊、腓肠肌内测头-半膜肌滑囊(Baker’s滑囊)、鹅足囊、半膜肌滑囊、内测副韧带滑囊、半膜肌腱-半腱肌腱间滑囊。

膝关节周围滑囊炎:

图2膝关节周围滑囊炎主要痛点及表现示意图

图3膝关节周围滑膜炎常见发生部位

1,髌上滑囊2,髌前皮下囊3,髌下深囊4,髌下浅囊5,腘肌滑囊以及下方的鹅足囊

膝关节周围滑囊MRI上多不可见:部分与关节腔相通的滑囊有时MRI可见,其他独立存在的正常MRI不可见。

当发生膝关节周围滑囊炎,炎症、出血、感染可产生滑膜内液体聚集,在MRI上可显示。

典型案例:

图4髌上囊为膝关节最大的滑囊,成年后可与关节腔相通,该患者外伤后右膝关节疼痛,NRI可见髌上囊液体信号(红箭头)、与关节腔(蓝箭头)相通(绿箭头)

图5髌韧带和覆盖的皮下组织之间的局部液体聚集,为髌前滑膜炎。其信号不均,轮廓不清,主要是因为病灶有炎症和出血。常见于跪式工作的地毯工、旷工和过去的仆人,亦称之为、。

图6胫骨结节前方的局部,边界欠清的液体信号聚集,诊断为髌下浅表滑囊炎。

图7髌韧带远端的后缘,胫骨前方液体聚集,结果为髌骨下深部滑囊炎。

图8鹅足腱(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与胫骨间液体聚集,结果为鹅足腱滑囊炎,又称胫骨内髁炎。

图9内侧副韧带滑囊炎

图10Baker’s滑囊炎

掌握膝关节周围滑囊的位置,结合膝关节典型的疼痛症状及MRI上的一场信号聚集,即可对膝关节滑周围滑囊炎做出诊断。

滑膜炎和滑囊炎的区别包括:

1、滑囊是关节外的结构,滑囊炎是一个关节外的炎症;而滑膜炎是一个关节内的炎症,病变是跟关节有一定关系;

2、滑膜炎和滑囊炎的病变性质不一样,滑膜炎的病因很多,包括感染、肿瘤等病因;而滑囊炎主要是由于长期不良活动刺激导致。

滑膜炎,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其发病部位主要在膝关节。

膝关节是人体滑膜最多,关节面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由于膝关节滑膜广泛并位于肢体表较浅部位,故遭受损伤和感染的机会较多,膝关节滑膜炎主要是因膝关节扭伤和多种关节内损伤,而造成的一组综合症。

容易造成患者暂时或长期部分丧失劳动力,对患者的危害较大。

滑膜炎

多数膝关节滑膜炎,是在上述各种膝关节损伤等情况下并发的,但也可以单独发病或继发于膝关节骨关节炎,后者多为老年人。

在青壮年人多有急性膝关节外伤史,伤后膝关节开始发生轻度水肿、疼痛、活动受限及跛行。

通常在伤后6---8小时出现滑膜反应性积液,膝关节明显肿胀、发热,不敢活动。检查发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下蹲困难并伴有疼痛,关节周围可有局限性压疼点,浮髌试验阳性。

慢性损伤性滑膜,可能无明显外伤史,主要表现膝关节发软及活动受限,肿胀持续不退,不敢下蹲。活动增多时加重,休息后减轻。久病者,可扪到膝关节囊肥厚感。

并发症--关节积液

滑膜炎是由于微循环不畅造成的无菌性炎症,主要症状是产生积液,关节滑膜是包绕在关节周围的一层膜性组织,它不仅是一层保护关节的组织,而且还会产生关节液,为关节的活动提供“润滑液”。

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是一个“动态平衡”,当出现对关节液的重吸收障碍时,由于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动态平衡被打破,关节液的产生大于重吸收,便会出现“关节积水”。

滑膜炎的病因

年轻人滑膜炎

年轻人,膝关节滑膜炎主要是因膝关节扭伤和多种关节内损伤而造成的,如半月板损伤、滑膜损伤、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关节内积液或有时积血,表现为急性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关节内损伤和脱位,有时也可因单纯膝关节滑膜损伤所致,如外伤较轻,或长期慢性膝关节劳损。加上风、寒、湿邪侵袭,可使膝关节逐渐出现肿胀和功能障碍者,则形成慢性膝关节滑膜炎。

另一种原因是感染,其中常见的是滑膜结核,一般讲,滑膜内血管丰富,血液循环良好,对细菌抵抗力较强,但在感染结核菌的情况下,病情进展较缓慢,其症状表现时好时坏,此为膝关节慢性滑膜炎之一。

老年人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在老年人多继发于膝关节骨关节炎,主要是因软骨退变与骨质增生产生的机械性生物化学性刺激,继发膝关节滑膜水肿、渗出和积液等。

超量运动

关节肿胀型主要是过度运动后肿胀为主,疼痛轻重不一。非肿胀型,以关节疼痛为主,常伴有轻度肿胀。研究证实,两种类型实质相同,只是滑膜病理改变程度不同而异。

研究者发现,当膝关节长时间单一动作超量运动之后,滑膜组织充血水肿,红、白细胞及纤维素渗出与关节腔内压升高及氧分压下降呈正相关系,且当渗出速度超过滑膜代偿性吸收速度时,关节积液,进而使关节腔内压继续升高,氧分压继续下降的恶性循环,久之滑膜退变脂肪化生等慢性无菌炎症形成,从而认为,超量运动之后,创伤性滑膜炎的发生,不仅与关节面的重复揰击,关节囊的损伤有关,而且在病程的发展及转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膝关节滑膜炎的预防

(1)避免膝关节过度活动及劳损,特别是双下肢剧烈运动者(如舞蹈演员、运动员、搬运工等)更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因过度用力造成组织损伤,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出现骨质增生现象。

(2)膝关节出现骨折时,医院诊治,尽可能使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的要求。如果复位不满意,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3)过于肥胖者,要适当控制饮食,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热量的摄入,将体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减轻关节上的压力和磨损程度。

(4)老年人可以适当补充钙质、维生素D等与骨代谢关节密切的药物,同时从事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减慢骨组织的衰老和退行性改变进程。

C膝骨关节炎中医推拿治疗

膝骨关节炎(KOA)是指关节软骨退变伴有骨质增生与髌骨软化,使膝关节逐渐缺损,以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变形及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退行性疾病。

基础理论

膝骨关节炎在传统中医学中属于“骨痹”的范畴,又名“骨疫”“历节”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或风、寒、湿等邪气侵入人体阻于膝部,造成局部经络不通、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从而引发的病证。

中医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为基础的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理筋止痛作用的传统中医外治方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膝为筋之府”,可见治疗膝关节疾病首先要治筋。

现代医学认为,动力平衡在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中至关重要,生物力学的失衡是膝关节退变的主因,维持动力平衡的因素是软组织,包括肌肉、筋膜、肌腱、韧带、关节囊、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等,以上均属于中医学“筋”的范畴,因此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应以治筋为主。

本规范中放松手法选用揉法、拿法、滚法,这类手法动作和缓、着力面积大以达到放松肌肉、调畅气血、祛瘀止痛的效果。故放松部位选择股四头肌与腓肠肌以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活动。

点穴选穴:

鹤顶是治疗鹤膝风的经外奇穴,有明显消除膝关节积液的作用;内、外犊鼻可促进释放镇痛物质,从而减轻疼痛;阳陵泉为筋之会穴,而膝为筋之府,故有舒筋健膝之效;血海可健脾祛湿、活血止痛;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可活血止痛;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可调动阳明经气血以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委中、承山为膀胱经穴,膀胱经走行下肢,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均可起到舒筋通络、散瘀止痛的效果。

膝骨关节炎以关节软骨退变并伴有骨质增生与髌骨软化为主要表现,

理髌手法提髌骨,可松解髌骨与股骨之间的粘连;

揉髌手法可挤压软骨增加代谢产物,从而促进软骨的修复。膝关节主要依赖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髌韧带及周围其他软组织包裹、束缚来维持平衡和稳定,并通过这些组织的伸缩完成关节的多维活动。

调筋手法选择髂胫束、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等韧带组织使用分筋的方法沿着韧带纤维走行方向进行刮动以恢复韧带弹性;腓肠肌内外侧头和腘绳肌等肌肉组织处以垂直肌肉纤维方向的拨动以松解肌肉粘连,以恢复整个伸膝装置的弹性,维持膝关节的平衡和稳定。

膝关节有承载和传递载荷、参与下肢运动等功能,主要是由肌肉筋膜等收缩牵拉的拉力与地面支撑力引起的髌骨与股骨之间的力和胫骨与股骨之间的力。屈伸牵抖及展筋手法,通过增加肌肉筋膜等收缩牵拉的拉力来减轻骨间的压力,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下肢进行全方位的力线矫正,以改善关节运动功能。经过一系列手法治疗后,以揉法进行收尾,捋顺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炎性物质吸收。

膝骨关节炎,通过放松、点穴、理髌、调筋、活动关节等手法作用于膝周相关软组织,以达到缓解疼痛、恢复肌肉弹性、促进组织修复、改善功能活动的疗效。

技术规范共识

1手法整体设计方案

推拿治疗手法操作分为6个步骤:放松手法、点穴手法、理髌手法、调筋手法、活动关节手法、结束手法。

2手法操作要点

治疗体位:患者仰卧位,下肢放松,医者位于患侧。

3放松手法

1)揉法:用左手或右手掌根或大鱼际部着力,在股四头肌上自上而下做有节律的螺旋形(正、反均可)运动,反复操作3~5遍,切忌用力过大。

2)拿法:医者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罗纹面着力,将股四头肌、腓肠肌群上下垂直捏住并提起,再慢慢放松,由近端向远端反复操作3~5遍,力量以患者耐受为度,切忌用力过大。

3)滚法:医者右手背尺侧着力,贴于股四头肌上,通过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前旋后的连续运动作来回滚动,以频率约次/min,自上而下,反复操作3~5遍。

4点穴手法

医者拇指或食指端着力,点按在膝关节周围的梁丘、血海、鹤顶、内犊鼻、外犊鼻、阳陵泉、足三里及阿是穴缓慢加力,持续5~10s,用中指或食指勾点委中、承山5~10s,以患者感觉酸胀疼痛忍受为度,切忌用力过大。

5理髌手法

提髌法:用一手五指协同用力抓住髌骨,另一手辅助固定,最大限度将髌骨向上提起,使之离开股骨髁关节面,反复操作3~5次。

揉髌法:医者用掌心按压在髌骨上做顺或逆时针环旋揉动,反复操作5~10次。

6调筋手法

1)分筋法:以拇指爪甲部抵住膝关节周围的髂胫束、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沿着纤维走行方向刮动3~5次。

2)拨筋法: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置于腓肠肌内外侧头和腘绳肌处,做横向往返拨动3~5次。

7活动关节手法

1)屈伸牵抖膝关节:医生一手握住患者踝部,另一手扶住膝关节,做最大限度屈伸膝关节2~3次,然后顺势快速地牵抖膝关节。

2)展筋法: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使踝关节背伸,另一手用稳力按压使膝关节伸展至患者能忍受的最大限度,并保持5~10s。

8结束手法

揉法:用左手或右手掌根或大鱼际部着力,在患者股四头肌、胫骨前肌上,从上向下做有节律的螺旋形(正、反均可)运动,反复操作3~5遍,切忌用力过大。

9疗程与频次

中医推拿治疗KOA每人次的治疗时间约10min,频次为每周2次,总疗程为20次。

膝上方痛

A股四头肌肌腱炎、B髌骨软骨上缘磨损、C滑囊炎

A股四头肌肌腱炎

可能出现的原因有髌骨活动延迟、股后臀肌激活不足等,导致股四头肌过紧,使肌腱和髌骨上缘接触的位置产生炎症,一般放松股四头肌会有缓解。

B髌骨软骨上缘磨损

屈膝位出现疼痛,是髌骨软化的一部分。

C滑囊炎

按压有疼痛,股四头肌在紧张状态下反复摩擦滑囊或受到撞击等,均会导致炎症并伴有轻微肿胀。

A股四头肌肌腱炎

肌腱炎通常指由肌肉纤维过度使用,反复强烈牵拉致肌腱胶原纤维退行性病变。除累及肌腱本身外,还可累及腱鞘。

问题原因

由于肌肉纤维、肌腱过度使用,反复强烈牵拉而引起,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下面就说一下肱二头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是由于肩外伤或长期反复活动,使肱二头肌肌腱与腱鞘的摩擦增加,造成腱鞘滑膜急性水肿或慢性炎症的疾病。

肱二头肌

部位:上臂前面浅层,有长、短两头。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判断方法

前臂旋后位抗阻力屈肘时,在结节间沟处出现疼痛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运动表现

疼痛主要局限在肱二头肌腱附近,亦可牵涉至上臂前侧。凡是能使此肌腱紧张、滑动或受到牵拉的动作,均能使疼痛加重。

推肩

解决方法

1;运动之前充分热身。

2;不能盲目运动。

3;减少过度牵拉,进一步造成损伤。

杠铃弯举

冈上肌肌腱炎又称冈上肌综合征,外展综合征。是指劳损和轻微外伤或受寒后逐渐引起的肌腱退行性改变,属无菌性炎症,以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患。好发于中青年及以上体力劳动着、家庭主妇、运动员。单纯冈上肌肌腱炎发病缓慢,肩部外侧渐进性疼痛,上臂外展60°一°(疼痛弧)时肩部疼痛剧烈。

冈上肌

起始于肩胛骨的冈上窝,肌腱在喙突肩峰韧带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关节囊上面的狭小间隙通过,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其作用是上臂外展时的起动。冈上肌被斜方肌和三角肌覆盖,其肌腱与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共同组成肩袖。

冈上肌

判断方法

当肩关节外展至60°~°时,有明显疼痛。

运动表现

1、以肩峰大结节处为主的疼痛,并可向颈、肩和上肢放射。肩外展时疼痛尤著,因而病人常避免这一动作。

2、肩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受限以肩关节外展至60°~°时,可引起明显疼痛为主要特征,当大于或小于这一范围及肩关节其他活动不受限制,亦无疼痛,这与肱二头肌肌腱炎和肩周炎明显不同。

3、压痛,在冈上肌抵止部的大结节处常有压痛,并随肱骨头的旋转而移动。局部封闭可使疼痛立刻消失,借此有助于诊断。

解决方法

1、先用手捏颈项部、肩部、上臂部,自上而下,疏松筋结。然后以颈项及肩部为重点,自上而下提拉,以达舒筋活络的功效。

2、摇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握住腕由前--上--后--下划圈,范围由小变大,适量。大摇摆过程中,外展尽量在90°-°之间,轻度上举。

3、牵抖法患者坐位,术者双手握腕之两侧,松臂,在向下牵引动作同时,以臂用力均匀颤动3-5次。

缓解肌腱炎的方法,了解!

肌腱炎是一种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组织出现的炎症。肌腱炎最常发生在膝盖,脚,手肘和肩膀,并会导致疼痛和运动障碍。某些情况下的肌腱炎只会持续几天,有时则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如何通过家用疗法和物理治疗方法缓解肌腱炎,甚至如何在症状严重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来摆脱肌腱炎。

方法1:自己治疗肌腱炎

1、确定是否你真的得了肌腱炎

如果你的肌腱疼痛,无论是尖锐的疼痛还是钝痛,你都可能得了肌腱炎。肌腱炎可能是在体育活动中肌腱过度运动导致的,特别是以下几点:

·打网球导致“网球肘”——肌腱炎的一种形式

·垒球或是棒球中的投手

·园艺活动,如耙土和铲土

·重复的活动,比如绘画、擦洗或举重

2、停止可能会造成肌腱炎的活动

先别做运动,放下手头的园艺工作,也停下其他对炎症部位可能造成压力的身体活动,休息一下。

·有时稍微休息几天,就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肌腱炎,从而使得炎症消失。但在其他情况下,你可能需要等待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继续做之前导致肌腱炎的那些体育活动。

·如果你试着继续做运动时,发现它仍然会导致疼痛,那么再休息几天或更长时间。太早地给肌腱炎症区域施加压力会阻碍它的愈合。

3、对炎症部位进行冰敷

·冰有助于减缓肿胀和减轻疼痛。用一块薄毛巾包裹冰块,每天几次在感染部位敷冰。

·不要把冰直接敷在皮肤上,因为这样会伤害皮肤。

·热敷不会减轻炎症。然而,洗个热水澡有助于减轻疼痛。

4、使用吊索或支架

有时支起发炎部位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减少炎症。

·如果你肘部肌腱发炎,就用一个臂悬吊起手臂。这样你就不会过度使用手臂了。

·如果你膝盖肌腱发炎,从药店或是健康用品店购买护膝,当你走了很久的路,或是爬高层台阶楼梯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它。

·按压被炎症感染的部位来减轻水肿,这可以帮助提高运动范围。

·用弹性绷带包起问题区域,并把它抬起来有助于减轻炎症。

5、用非处方止痛药

减少炎症和暂时缓解疼痛,布洛芬通常是最好的选择。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疼痛太大轻微的非处方止痛药没有作用,找医生开更强力的处方药。

方法2:用中介方法治疗肌腱炎

1、注射

注射是由医生执行的。这有助于减少肿胀,且相比非处方药,它能提供对疼痛的长期缓解。但它其实上没有治疗肌腱炎。两种注射选择其一的时候注意下药物的副作用。

·皮质类固醇注射对缓解疼痛很有效,但药效大约在六周后消退。每年注射超过三次皮质类固醇是不明智的。

·局部麻醉剂注射结合皮质类固醇注射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缓解疼痛。

让理疗医生帮助你

一个受过训练的专业医生可以通过伸展训练,改正姿势,教你一些特殊的运动来帮助减轻肌腱炎。让理疗医生帮你比起注射而言更可能长期减缓疼痛。

·在某些更严重的情况下,一个理疗医生可以使用超声波和激光来减缓肌腱发炎。

·按摩也是理疗医生用来治疗肌腱炎的常用的技术。

方法3:治疗肌腱炎:用震荡疗法或是手术

1、试试体外震波碎石冲击波疗法(ESWT)

这是一个实验疗法,其过程包括局部麻醉患处,然后使用一台机器,通过皮肤向肌腱传递冲击波。

·只有在温和治疗方式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ESWT疗法,因为我们尚不清楚ESWT是否是一个减缓肌腱炎的长期方案。

2、考虑手术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手术是根治肌腱发炎的唯一方法。在肌腱炎最极端的情况下,这是唯一的方法。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用适当的治疗都可以让症状消失。

·肌腱炎手术会切除损坏的部分肌肉,韧带和神经减少炎症,从而减轻疼痛。

·肩部肌腱炎的钙化是由于钙沉积在这一部位导致的,而内窥镜手术可以切除它们。这种类型的手术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切口。

方法4:预防肌腱炎再次发作

1、日常运动或是慢慢地运动

慢慢恢复定期的运动能帮你避免受伤,但由于缺乏运动也会让感染区域变得僵硬。

·运动前做点热身。

·感到疼痛马上停下来。

·运动后轻轻按摩感染部位。

2、避免重复运动

做一系列的运动,而不是做相同的运动。不要重复网球发球动作五十次,而要混合其他动作。把绘画或擦洗这样的活留给相对不容易感染肌腱炎的人。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满足肌体的需要可以对预防肌腱炎和肌肉问题。

确保你补充了所有必需的营养,如维生素D,这有助于给你的身体补钙,可以避免以后再得肌腱炎。

·大量喝水来保持身体更新抗氧化剂。

·进行锻炼或其他体育活动之前好好休息。

小提示

·轻微的运动有助于减少受伤部位由于缺乏运动而导致的僵硬。

警告

·不要把受伤部位包得太紧,这样你会切断血液循环的。

·不要假设你膝盖或是手肘的疼痛就是肌腱炎。治疗之前,先去看看医生并且确诊是不是肌腱炎。

·不要把冰直接敷在皮肤上,垫一块布防止冻伤。

你需要准备

·冰袋

·支架或是悬索

·非处方止痛药

髌骨骨折适宜技术

髌骨系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呈三角形,底边在上而尖端在下,后面披有软骨,全部是关节面。股四头肌腱连接髌骨上部,并跨过其前面,移行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结节。髌骨有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的作用。髌骨骨折多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儿童极为少见。

病因病机

髌骨骨折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造成,以后者多见。直接暴力所致者,多呈粉碎型骨折,髌骨两侧的股四头肌筋膜以及关节囊一般尚完整,对伸膝功能影响较少;间接暴力所致者,由于膝关节在半屈曲位时跌倒,为了避免倒地,股四头肌强力收缩,髌骨与股骨滑车顶点密切接触成为支点,髌骨受到肌肉强力牵拉而骨折,骨折线多呈横行。

常规治疗

治疗髌骨骨折时,要求恢复伸膝装置的功能,并保持关节面的完整光滑,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无移位的髌骨骨折,移位不大的裂纹骨折、星状骨折,可单纯采用抱膝圈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横断骨折若移位在一厘米以内者,可采用手法整复,抱膝圈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如移位较大的髌骨骨折,可采用抓髌器固定。复位不理想,关节面不平整,必要时行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

1.手法复位

患者平卧,先在无菌操作下抽吸关节腔及骨折断端间的血肿,后注入1%普鲁卡因溶液10~20毫升做局部麻醉,术者以一手拇指及中指先捏挤远端向上推,并固定之,另一手拇指及中指捏挤近端上缘的内外两角,向下推挤,使骨折近端向远端对位。

2.固定方法

(1)抱膝圈固定法:用铅丝做一个较髌骨略大的圆圈,铅丝外缠以较厚的纱布绷带,并扎上4条布带。后侧板长度由大腿中部到小腿中部,宽13厘米,厚1厘米。复位满意后,外敷消肿药膏,用抱膝圈固定,腘窝部垫一小棉垫,膝伸直位于后侧板上,抱膝圈的4条布带捆扎于后侧板固定,时间一般为4周。

(2)抓髌器固定法:适用于有分离移位的新鲜闭合性髌骨骨折,在无菌操作下,麻醉后,抽净膝内积血,将抓髌器间距宽的双钩抓在髌骨上极前缘上,将其间距窄的双钩抓在髌骨下极前缘,拧紧加压螺丝,骨折即可自行复位。术后两日可行走锻炼。

3.药物治疗

髌骨骨折早期瘀肿非常明显,应重用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的药物,中期应用接骨续筋、通利关节之品,后期服补肝肾、壮筋骨的药物,解除固定后应用中药熏洗。

适宜技术

髌骨周围缝合加中药外敷、蒸洗治疗髌骨骨折(由浙江省桐乡市濮院中心卫生院提供)

1.治疗方法

取髌前横弧形或纵形切口,暴露髌骨深筋膜,显露骨折线,清除血肿,用布巾钳钳夹固定髌骨,使骨折复位。手指伸入关节面,探查复位良好后用1/0号可吸收合成性缝合线或10号丝线紧贴髌骨缘在周围组织内缝合一圈,行环形固定,下肢长腿石膏托固定。

5天后,保护切口,周围用中药外敷方剂:蔓荆子20克,紫荆皮12克,当归9克,五加皮9克,木瓜15克,丹参15克,羌活15克,赤芍15克,白芷10克,片姜黄10克,独活10克,甘草10克,秦艽9克,怀牛膝10克,川芎9克,连翘15克,威灵仙20克,防己10克,防风10克,马钱子5克,续断15克。研细末,用蜜或饴糖调拌至糊状,外敷切口周围,两天一剂。3周后去除外固定,改用防风10克,荆芥10克,甘草10克,苦参12克,种椒9克,牡丹皮6克,苍术15克,透骨草15克,黄柏10克,当归9克,水煎沸,熏洗膝关节两周,每天一剂,膝关节行主动、被动功能练习。

2.特色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其关节面多,活动范围大,在维持膝关节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骨折内固定上,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要考虑到髌骨移动后新形成的分离力和剪切力。钢丝环扎、张力带等金属内固定,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且常有克氏针刺破皮肤等情况发生。用环形缝合固定方法简单,可维持髌骨及腱膜、筋膜的解剖结构,且取材方便,不需二次手术,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易被广大农民患者接受。

预防调护

在固定期间应逐步加强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解除固定后,应逐步进行膝关节的屈伸锻炼。但在骨折未达到临床愈合之前,注意勿过度屈曲,避免将骨折处重新拉开。

注意调整抱膝圈扎带的松紧度或抓髌器螺旋盖的压力,松则不能有效地维持对位,紧则抱膝圈影响肢体的血循环,而抓髌器不能产生骨折自身模造效应。

髌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髌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PainSyndrome,PFPS)所谓症候群,就是一堆症状的总称前膝痛、髌骨周边或底下疼痛、髌骨外翻、髌骨软化等都包含其中,为了表述方便,以下我们就用PFPS来称呼。

简单来说,PFPS的成因是:"髌骨"与"股骨"两接触面相互摩擦,造成软骨磨损,引发发炎反应与疼痛下图是膝关节的侧面观,可以看到髌骨和股骨末端因摩擦产生疼痛(示意图)

PFPS较容易发生于年轻族群,或是有在运动的人。研究显示,在美国的年轻人与运动族群中约有20%的人有PFPS,而到运动伤害诊所治疗膝关节的病患中有25%的人是患上了PFPS。可见此病相当常见,而由于男女天生骨骼排列的不同,PFPS较容易发生于女性(后段将会解释原因)。

解剖学小教室

在深入了解这个毛病之前,要先带给大家一些简单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的概念,好让各位更能理解为什么PFPS的人需要加强训练臀部与骨盆周边。

髌骨股骨关节,顾名思义,就是由大腿的股骨和股骨沟上的髌骨组合而成的髌股沟是由股骨末端膨起的两个髁(内髁与外髁)构成的。两个骨头之间的接触面皆衬有软骨,就是这两者的软骨相互摩擦造成发炎、疼痛等症状。

髌骨轨迹

髌骨在膝关节伸直弯曲时,会在髌骨沟中延着上图中的髌骨轨迹滑动。由伸直到弯曲,髌骨会从上往下移,上图中的轨迹是指正常的状态。然而髌骨移动的路径会受到周边肌肉拉扯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髌骨周边的肌肉与软组织。

Q角度(Qangle)

由上图是右侧膝关节,右边是内侧,左边是外侧。在髌骨内侧,有股内斜肌与内侧支持带,而髌骨外侧,则有髂胫束与外侧支持带影响。这两股力量若能维持平衡,髌骨就能顺利的按正常轨迹滑动,反之,若有一方张力过大,髌骨就会偏离轨道,造成髌骨与髌骨沟的摩擦。

一线由髂前上嵴连线至髌骨中点,另一线由髌骨中点连至胫骨粗隆,这两条线的夹角即是Q角度。研究发现,Q角度越大的人,发生PFPS的比率越高,在文章的最前面我们有提到此症常见于女性,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女性的骨盆较男性宽,由下图可以看出,女性骨盆较男性为宽,因而Q角度也较大,这就是此症较常见于女性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要提到的是扁平足的影响,扁平足的人因足部过度内旋,向上影响,造成腿部内转(如上右图),使得髌骨轨迹向外偏移,同时Q角度也会增大。

若读者患上PFPS,建议除了骨盆与腿部的肌力训练外,还需检查足部是否也造成影响。

根据上面所述我们可知,PFPS主要是因为髌骨滑动轨迹偏移所致,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髌骨周边的肌肉与软组织张力不平衡,导致髌骨滑动轨迹偏移,进而造成髌骨与股骨间的磨损。由于人体的排列与结构,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型态多以坐为主,使得我们的臀部与骨盆周边的肌肉日渐无力。

由上右图我们可以在骨盆外侧找到臀中肌,这是一条稳定骨盆十分重要的肌肉。当然,后侧的臀大肌也很重要,就像是盖房子要打稳地基。当骨盆够稳定,腿部的肌肉就不需承受过多的负担,故可以想见,臀中肌和臀大肌无力时,骨盆就不够稳定,腿部负担就大。首当其冲的阔筋膜张肌与其下的髂胫束最先发难,当他们负担过重,超出极限时,肌肉便变得紧绷、甚至疼痛。

(另一个跑者常见的毛病:髂胫束摩擦症候群,ITBS,就是这样发生的,这个已经介绍过多次了。)

紧绷的髂胫束拉扯髌骨外侧支持带,使得髌骨滑行的轨道向外偏移,甚至髌骨内侧会有微微翘起的现象,这就是常听到的髌骨外翻,髌骨因此不断和外侧轨道摩擦,同时,内侧支持带也因髌骨外移受到拉扯,故产生髌骨底下与其周边的疼痛。

另外,除了髌骨周边肌肉不平衡外,膝关节前后侧的肌肉也会造成影响,当大腿后侧的膕旁肌,或是小腿后侧的肺肠肌过紧,就会使髌骨与股骨之间紧紧压着,摩擦也就更频繁。

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