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退行性骨病,其特点是髋关节软骨变性磨损及关节周围骨赘形成。髋骨关节炎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髋骨关节炎是指发病原因不明,患者无创伤、感染、先天性畸形、遗传缺陷、全身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等病史,多见于50岁以上肥胖患者,常为多关节发病。继发性髋骨关节炎是指髋部创伤、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等原因导致的髋关节退变,患者相对年轻,常为单关节发病。虽然两种类型的髋骨关节炎发病原因不同,但两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相同。1、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寒冷、潮湿等可使疼痛加重,常伴跛行。疼痛部位多在髋关节前方或侧方,或大腿内侧,可放射至坐骨神经走行区域或膝关节周围,易误诊为腰椎或膝关节疾患。2、僵硬: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3、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常感行走、上下楼梯、坐位站立、下蹲等活动不利,严重者出现屈曲、外旋、内收等畸形。1、髋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2、髋关节软骨下骨硬化3、髋关节软骨下骨囊性变4、髋关节周围骨赘形成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1、一般治疗: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训练、减肥、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助行工具的使用、鞋垫的使用、关节保护等。2、药物治疗:某些患者除采用一般治疗外,还需药物辅助治疗以减轻症状,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镇痛抗炎药、软骨营养药、中草药等。3、手术治疗:晚期髋骨关节炎,疼痛明显或严重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可分为保髋手术及人工关节置换两大类。常见的保髋手术方案包括骨赘切除术(头臼成形)、囊性变刮除植骨术、股骨近端截骨术、髋关节松解术等。对于50岁以上,其他治疗方案(包括保髋手术)不能解除疼痛及功能受限者,应考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年1月,曾意荣教授在门诊接诊了一名髋关节疼痛患者,女性,26岁,抱怨左髋部酸痛不适,不能完全下蹲,左髋关节作旋转动作的时候感觉关节活动受到限制,不如右侧髋关节活动利索,行走或者站立时间久了会觉得酸痛加重(患者否认外伤、酗酒、大剂量激素使用史)。因此,她带着这一困恼到曾意荣教授门诊寻求帮助。曾意荣教授在仔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后,详细地为她做了体格检查,并安排了诊断骨科疾病的最基础检查----X线检查。髋关节正位与蛙位X线片显示患者左侧髋关节间隙不对称性变窄,表明髋关节局部软骨存在较严重磨损。左侧股骨头及颈部周围骨质增生明显,髋关节负重区域骨质硬化,局部骨质囊性改变。入院后患者行腰椎X线检查、风湿五项、HLA-B27等检查均为阴性,髋关节CT检查提示左髋骨关节炎合并左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改变。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曾意荣教授作出诊断为左侧髋关节骨关节炎,其发病原理为股骨头在屈曲、旋转时与髋臼边缘发生反复撞击,导致髋臼盂唇损伤变性、髋臼与股骨头软骨磨损,撞击部位继发骨质增生,引起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治疗方面,若单纯从X线表现上考虑,该患者已具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指征,但曾意荣教授考虑人工髋关节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0~30年),而该患者年纪轻,髋关节疼痛程度相对较轻,若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将来可能需要面临再次手术翻修问题。经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后,曾意荣教授为其行了左侧髋关节头臼成形的保髋手术治疗。术后髋关节X线片显示左侧股骨头及颈部增生骨赘大部分去除,头臼匹配关系较术前改善。患者术后左髋关节酸痛消失,关节活动度改善,已经可以完全下蹲,治疗效果满意。膝骨关节炎的阶梯治疗理念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其实,阶梯治疗理念同样适用于髋关节疾病。虽然该患者左侧髋关节骨关节炎已发展到晚期,但其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加上考虑年龄小、关节置换可能需要面临翻修、费用昂贵等方面因素,最终采取了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治疗方案。曾意荣教授开展头臼成形手术已历经20余载,临床随访证明,在明确诊断和合理选择适应症的前提下,80%以上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欢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