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简介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MS)又称滑液支原体感染、滑液囊霉形体感染、滑膜囊霉形体感染、传染性滑液囊炎、传染性滑膜炎.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关节肿大,滑液囊和腱鞘发炎症状明显。该病病程长,笼养鸡不易被发现,经常给养鸡生产造成难于弥补的损失,该病分布于全世界,近几年该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有的地区或季节还相当严重。

2、流行病学

⑴经蛋感染的雏鸡可见1周龄内发病.4~16周龄的鸡和10~24周龄的火鸡多见。

⑵鸡和火鸡的发病率达90%~%,但死亡率通常在1%以下,一般不超过10%,严重者可高达75%左右。

⑶初期为急性经过.急性期过后的慢性感染或隐形感染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⑷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水平传播.气管是主要的靶组织。经蛋的垂直传播危害更大。一群雏鸡中有10%~20%经蛋感染的鸡.则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传遍整群鸡。经蛋传染的最高峰在种群感染后的1~2个月,病原潜伏在鸡体内数天到数个月,一旦鸡群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则很快发病。

⑸滑液囊支原体对冷、热、干燥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在湿冷的环境中可能存活几天.但在干燥和热的环境里只能存活几个小时。如果空舍时间长,就没有能力存在于鸡舍里。对于非全进全出的鸡场来说,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的鸡群终生处于感染状态,外观正常鸡的气管中也能分离出病原体。持续不断的循环感染是造成该病绵延不绝的主要原因.连续的药物和疫苗防治也只能减少发病.而不能彻底净化。全群淘汰和空舍是根除病原体的唯一办法。

⑹该病对产蛋的影响小,即便是在产蛋鸡场中有大比例的鸡群感染发病,也不会见到明显的产蛋减少。尽管如此,在家禽生产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也决不能忽视。对商品肉鸡来说,增加人力和用药成本,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较高的淘汰率和屠体质量下降;对育成鸡来说,还表现为鸡群个体和生殖器官发育不整齐,没有产蛋高峰或产蛋高峰延迟;对种鸡来说,造成较多的死胚、弱雏,较低的孵化率。

3、临床症状

12周龄以上的鸡很少发病,患病最多的是9-12周龄的鸡,发病率5%-10%,死亡率一般在10%以内,病鸡鸡冠萎缩、发白,离群、喜卧,缩头闭眼,生长迟缓,羽毛粗乱,步态呈轻微的八字步,跛行,贫血。排绿色粪便,腹水,消瘦。病后期,关节变形,久卧不起,虽有食欲但因无法采食而极度消瘦,最后因衰竭或并发其它疾病死亡。母鸡产蛋量可下降20%-30%

⑴自然接触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0~20d,经蛋垂直感染的雏鸡可在1周龄内发病。

⑵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有较大差异,故临床上,有些病例表现为严重的关节病症,而另外一些病例则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也有二者兼而有之的。

⑶关节型病例:感染初期,病鸡精神尚好,饮食正常;病程稍长,则精神不振,独处,喜卧,常呆在料槽和水槽边,食欲下降,生长停滞,消瘦,脱水,鸡冠苍白,严重时鸡冠萎缩,呈紫红色。

⑷典型症状是跗关节和跖关节肿胀、跛行,甚至变形,关节周围常呈肿胀,有时可达鸽蛋大,触之有波动感。慢性病例可见胸部龙骨出现硬结,进而软化为胸囊肿。成年鸡症状轻微,仅关节肿胀,体重减轻。

呼吸型病例:表现为打喷嚏,咳嗽,流鼻涕,常在接种活疫苗或遭受其他应激如断喙、大风降温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排绿色粪便。

4、病理变化

⑴关节型病例

常出现腱鞘炎、滑膜炎和骨关节炎,病初水肿,有渗出物,呈黄色或灰色,清亮,有黏性,随病程发展,渐次混浊,最终呈干酪状。严重病例甚至在头顶和颈上方出现干酪物。受影响的关节呈橘黄色,有时关节软骨出现糜烂组织病理学检查,软组织水肿腱鞘和滑液囊腔有异嗜性细胞浸润随后因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变厚,有时异嗜性细胞炎性变化扩展到下层骨,形成纤维素样变性。内脏器官一般不见特征性病变。

⑵呼吸型病例

气管内有黏液,肝脾肿大,肝呈斑驳状玫瑰绿色,肾脏也可能肿胀,变白。淋巴细胞变性,可能导致胸腺和法氏囊萎缩,有时出现心包炎、心外膜炎和心内膜炎。

5、疾病防治

⑴支莫清:治疗效果很好,在鸡群30日龄,60日龄,90日龄,日龄预防,减少应激。

⑵疫苗免疫预防:首次免疫5-7日龄接种,产蛋前4周加强免疫,效果比较理想。

⑶加强管理,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生机率。

⑷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增加批间隔,加强消毒和检疫,

淘汰病鸡,也能降低该病发生机率,减少经济损失。

赞赏

长按







































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专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