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呈现不同的范围和程度。本文将从形态学方面结合X线片,给大家呈现骨坏死的各个病变阶段。

正常股骨头骨细胞分布图

第I期

早期,此时骨骺血液供应阻断,坏死开始。检验到细胞内核酸的合成能力,失去合成能力,说明细胞已经死亡,但坏死的骨质肉眼上未见异常。坏死早期见骨细胞呈变性坏死,骨细胞在陷窝内消失,但骨小梁结构未见改变。

之后呈现灶状坏死,相邻骨组织充血及炎性反应。骨细胞进一步坏死,骨小梁开始呈灶状坏死,骨溶解吸收,陷窝扩大。

第Ⅱ期

此期可见新生血管及新生纤维组织长入坏死区,形成肉芽组织。在坏死骨小梁一侧,出现破骨细胞、骨质吸收现象;而另一侧出现成骨细胞及开始新骨形成,构成所谓潜行性代替现象。

肉眼见坏死区呈灰白色,质脆软,关节软骨由于可从关节液中取得营养而不发生坏死。坏死区边缘见有增生的幼稚间胚叶细胞、毛细血管及一些胶原纤维侵入坏死区的髓腔内;新生骨最初以编织骨的形态覆盖整个骨小梁,逐渐增厚,继而表面变为板样骨。

增生肉芽组织由正常骨组织向坏死骨组织伸展,与破骨细胞一同清除死骨。而这些肉芽组织逐渐转变为胶原纤维,周围部分坏死的骨小梁被不等量、不规则的新生网状骨组织包绕,逐渐吸收坏死骨小梁并取而代之,称这为爬行替代。

第Ⅲ期

股骨头表面关节软骨面不光滑,失去光泽,呈黄色或棕色,有时软骨表面覆盖一层绒毛样组织。在股骨头负重区见关节软骨增厚,切面见坏死骨质区呈灰白色,常见软骨下方有清楚的骨折裂隙。

由于股骨头外形呈球形,关节软骨下区骨组织被吸收较早,新生组织骨机械性强度弱,故该处易发生多处骨小梁骨折。X线常见不规则的致密影和半月形透亮区的特征表现。

第IV期

爬行替代过程中,新生血管长入,肉芽组织变为纤维组织,新生骨逐渐变为成熟骨。一般坏死不明显,如果坏死区较明显特别是关节软骨的坏死由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不能承担负荷可引起畸形。

青年人患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塌陷率比老年人高;骨折部位越高,股骨头旋转能使缺血性坏死率增加,关节囊内压力升高,亦造成关节血运障碍而引起骨质缺血坏死。

以上就是股骨头坏死的病变过程,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对于骨坏死的病情还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在线专业骨科医生为您解答。

扫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