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滑液囊支原体(MS)又称滑液囊霉形体、滑膜囊霉形体、传染性滑液囊炎、传染性滑膜炎.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关节肿大,滑液囊和腱鞘发炎明显,病病程长,容易复发。
支原体广泛的存在空气,鸡体内,可以做到带毒不发病。通过解剖滑液囊支原体的病鸡,就会发现一些端倪。这次小编通过分享解剖病变,来讲讲我对滑液囊支原体的防治思路。
从病变器官来看发病诱因:
1滑液囊支原体的青铜肝脏
鸡的肝脏发青,是肝脏代谢出现问题,肝脏可以分泌胆汁,但是不能排出,造成这样的情况。
2滑液囊支原体的脾脏肿大
脾脏是鸡的免疫器官,发生滑液囊支原体的鸡,脾脏肿大两倍,三倍,甚至更多。这是免疫抑制的表现症状,当鸡出现免疫抑制,就会容易发生新城疫,导致鸡的死亡。
3肠道的片状出血
如果解剖仔细的话,就会发现有滑液囊支原体的鸡,都会伴随有梭菌,霉菌的存在。
通过解剖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有滑液囊支原体的鸡,肝脏,脾脏受损,免疫抑制严重,肠毒综合征,梭菌严重。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霉菌。
滑液囊支原体的病因:
在现在养殖的环境下,育雏的高温高湿,饲料快速发霉,霉菌和霉菌毒素严重,从而致鸡的免疫抑制严重,鸡的肠道内毒素累积增多,鸡的抵抗力下降。
滑液囊支原体的病原菌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鸡体内快速繁殖,以前我们也讲过,量变引起质变,在霉菌危害的大前提下,滑液囊支原体开始爆发。
霉菌对鸡体造成损伤,是需要一个过程,毒素累积,对肠道,对免疫系统的破坏,也是需要时间的。通过我们在一线市场的不断总结,这种危害在25日龄以后,才逐渐显露出来,出现滑液囊支原体的症状。
这个也就合理的解释了,滑液囊支原体是种鸡传播,空气传播还挑人,其实都是霉菌在其中的影响。因此对滑液囊支原体的控制,关键是控制霉菌。怎么减少霉菌的危害,我们在前边控光控料的时候已经重点讲过,这里就不在深入讲解。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链接。
病理:滑液囊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对酸和热都很敏感。针对病原的特点,来杀灭病原。
选择药物:治疗时,不要选用头孢类、阿莫西林这类破坏病原细胞壁的药物;要选用抑制蛋白质、核糖合成的这类药。
高温杀灭:在空舍期间,用火焰消毒,对支原体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高效消毒剂:如戊二醛苯扎溴铵成份的消毒剂能将病原快速杀灭。
流行特点:
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冬春季节易发。夏季鸡舍氨气浓度高,发病增多。饲养管理差的容易发生。
日龄:4-16周雏鸡易感染,但是从今年发病来看,发病日龄趋于小日龄化。
传播途径:垂直、水平传播、批次间传播(注意空舍期的消毒工作)。
病原主要在关节、爪垫、龙骨这些血液循环不好部位,药物不易到达,所以治疗时疗程一定要足够,至少给药7天。
症状表现:
症状出现先后顺序:龙骨肿胀-脚垫肿胀-关节肿胀。
1.发病初期早期最先出现龙骨肿胀,一般在20-40天左右,此时是最佳治疗时机。但是由于羽毛的覆盖一般很难发现。用手指捏一捏胸部龙骨,会感觉胸部龙骨外面的皮肤增厚、或有囊肿;减掉羽毛以后,可以看到胸部龙骨出现大水泡、黄白色囊肿。
2.发病中期鸡爪垫发生肿胀,行走困难,出现跛行。大多在发生在40-50日龄的鸡食欲减少,体质瘦弱、羽毛粗乱、生长迟缓、冠缩小。
3.发病后期关节肿胀、有水泡,剪开肿大部位,有黄色干酪,多发生在70-80日龄,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治疗起来,比较缠手。关节滑液囊出现黄色干酪物
1.预防策略-预防为主
①鸡苗:选择信誉度好的优质种源。
②饲养管理育雏、育成阶段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做好鸡舍的通风。减少应激(转群、开产),应激是万病之源,消除诱发因素,可选用黄芪多糖,有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应激反应。做好鸡舍消毒,但要注意交替使用,避免耐药现象的发生。建议鸡舍内每周2-3次带鸡消毒。
③药物净化在4周、7周、12周,可选用强力、泰妙或者林可大观等对滑液囊敏感的药物来净化。每次投药7天,进行轮换用药,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注意:使用泰妙菌素时注意饲料中不得含有马杜霉素、盐霉素、海南霉素、莫能菌素等抗球虫药。
治疗建议:
感染发病的鸡群需要持续、间断使用敏感药物治疗。可选用恩诺沙星、泰妙菌素或者强力霉素对滑液囊敏感的药物。用药时间上,疗程要够,每个疗程需要投药7-8天,每次需要2个疗程。青年鸡育雏阶段:在转群后7-10天以及开产前,也会导致零星出现,对此可以在转群前用7天的土霉素或泰妙菌,开产前如在12周再用一个疗程,防止复发。如个别挑选出来的感染鸡,可进行注射治疗
对滑液囊支原体的预防:
1重点是预防霉菌,控制霉菌,霉菌毒素是影响滑液囊支原体的关键。
2对于外界消毒,可以选择过氧乙酸,对支原体效果相对性的更好。
3注意继发新城疫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