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温馨的走廊一角
精心为患者做护理
护士利用呼叫系统与患者沟通
指导患者使用自助结算终端机
医生在查看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技术人员在做定位准备
改善就医环境打造“医院”
——医院引进MRI设备,提升医技水平
鱼儿在装满清水的鱼缸内欢快地甩着尾巴,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洁白的墙壁,浅绿色和浅蓝色交织的环境……走进医院新病房大楼,舒适、温馨、整洁,医院标识醒目、规范是记者的第一感受。
“医疗质量的好坏和服务能力的大小,医院的成败。”医院院长胡昌毅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医院都在致力提高医疗技术,建设人才队伍,医技有了提高,改善服务环境也是关键,因此,在全院上下的努力下,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一栋全新的大楼拔地而起。
走在病房内部,可以感受到现代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统一。记者注意到,新病房投入使用后,有许多细节得以改善。现在病房内部的床单、枕套都由白色换成了蓝色的条纹,让人看起来感到一种淡淡的温馨,病房内部还统一配备了陪伴凳,以供家属休息。病房内部的硬件设施也得以升级,每间病房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卫生间内还配备了淋浴喷头,为了给一些行走不便的患者提供方便,在坐便器旁,还安装了一个紧急呼叫的系统,以便患者对外联系。
“你看,这个是输液报警系统。”泌尿外科护士长饶玉仙摆弄着床头一个设备说,每张病床前都有一个床头呼叫系统、输液报警系统,以便患者及时联系到当班护士。每张病床如今还配有隔帘,患者的隐私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环境的“华丽变身”赢得了许多患者的赞许,患者朱先生说,病房走廊变得很宽敞,即便是坐着轮椅来去,也不用担心会碰撞到什么。“许多科室现在都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饶玉仙说,以泌尿外科为例,科室于年7月份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所谓优质护理,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目前该院共8个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占全院总病区(15个病区)的53.3%,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是促进医患和谐的催化剂。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带动全院护理人员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全院护理服务问卷调查病人满意度逐渐上升,优质护理病区达到95%以上。
服务还体现在药品方面。据医院中药房中药师介绍,医院中药房新增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剂余种。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采用传统汤剂为标准的提取工艺,将传统中草药饮片成分全部转移到配方颗粒中而成的单味颗粒,今后患者可根据自身实际决定是选购中药饮片或是中药配方颗粒,患者服用时只需开水冲饮即可。
此外,服务理念还深入病房管理之中。医院骨科便率先在建阳市实施“无痛病房”管理模式,采用提前镇痛、多模式镇痛、联合镇痛等模式,在患者伤后、术前及术后,通过药物进行系统镇痛治疗,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
细致的服务点点滴滴,体现在新病房的每个角落,医院每位医护人员的心中。
年9月26日,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设计床位余张的医院新病房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该院住院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新病房大楼是建阳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大楼地上15层,地下2层,内设床位余张,大楼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大楼内设有无障碍病房及六床位病房,方便残疾人及低收入人群诊治,同时大楼内配有洁净手术室、ICU(重症监护病房)、多功能传呼系统、烟雾报警消防喷淋、中央空调、中央热水、电子监控、信息中心等智能化人性化设施,是目前建阳市内单体面积最大、环境优雅、医院病房大楼。
厚积薄发剑指“技术”
一流的设备“坐镇”医院,需要一流的人才方可操作。副院长宋汉祥说,医院不仅要会操作MRI,还要会看检查出来的片子,为此,医院特地送了四个人到省里培训核磁共振技术,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检查不成问题,那么占有极小比例的疑难病例的查看该如何跟上呢?别担心,医院应对有招。
医院考虑到病理科已经通过远程会诊的形式来操作,将疑难的病例利用网络传送给省专家查看,一同进行探讨,便将这种形式也引进放射科。宋汉祥说,尽管疑难的病例产生的比例极小,可是为了这部分的患者,医院力求做到最好。一旦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本地的医师对片子分析不准确,便将片子传给福建医院医院的专家查看,通过网络和远程会诊的形式,医院相对不足的人才和诊断力量。
医院新病房大楼的竣工并投入使用,MRI等医院在技术、设备上所有投入的一部分。副院长杨晓平告诉记者,根据新病房大楼的工程施工进度,医院先后投资多万元用于新大楼设备配套建设,采购了心电监护仪、有创呼吸机、中央监护系统等系列设备。不仅于此,医院对科室发展的推进亦是不遗余力。年,医院投入了多万元购买眼科相关设备,邀请了广东、辽宁等省市一些知名眼医院,为眼科规划发展机构的同时,为医院培养人才。而考虑到随着肿瘤病患病率的增高,年,医院肿瘤科独立成科。年,医院在肿瘤科投入多万元作为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并将射频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等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运用在肿瘤治疗中,还邀请了广州、福州、浙江等地的知名肿瘤治疗医生规划科室建设,组建了一个新的肿瘤规范化治疗小组。在新建的病房大楼,医院规划了一整层的空间作为肿瘤科的“驻地”,计划着成立一个规范化肿瘤治疗机构,一旦机构建成,这将是闽北地区较为专业的肿瘤治疗单元。该院并计划在今后添置肿瘤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等设备仪器。
技术让老百姓看病不再难,可看病贵又该如何解决?自去年12月29日始,医院改革政策,执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降低了药品及耗材的费用。为了进一步控制老百姓看病费用问题,医院还推广了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单病种的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诊疗标准化模式,是一个有着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规范化的医疗护理照顾计划,是流程管理方法在单病种诊疗中的体现,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新的管理模式。”杨晓平说,
临床路径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所应常规进行的诊疗操作,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杨晓平告诉记者,年,医院便开始实施临床路径。
“随着医疗的不断进步,对医院的医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加大对设备、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不仅顺应了时代要求,医院自身素质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宋汉祥说,随着政府行政区位的调整,医院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政策的调整,意味着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后患病人数势必有所提升,面对这样的机遇,把医院做大做强才是根本。而身处这样的机遇中,技术、服务、人才齐备的医院蓄势待发。
一台机器价值一栋楼
近些年来群众一直在喊“看病难、看病贵”,医院如何应对这个医疗难题?
“技术上去了,就能实现本地病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愿望,节省病人在人力、财力上的损失。”医院副院长宋汉祥说,看病贵就贵在许多县市的医院,往省、医院跑,这其中多出来的车马费、住宿费等就成为“看病贵”的一部分,为了让本地医院的检查水平,真正造福本土病患,医院在技术上的发展,医院近三年来投入数千万元,购入不少尖端医疗设备,其中,就包括购置费用高达余万元,等同于一栋居民楼的建造费用的西门子3.0TMRI(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
接下来,就让我们去认识这台高精的设备。
2月1日,趁着放寒假的空隙,大学生小林来到了医院做检查,原来在校期间,小林喜欢打篮球等运动,时间一长,膝盖疼痛难忍,为此,医院做检查,可是这次的检查有点不一样。迎接小林的不再是普通的机器,医院于去年12月份购入的最新机器——西门子3.0TMRI,即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成像能够清晰地看到患者的韧带、软组织和半月板等,可以为临床诊断做出最精确的辅助判断。”医院放射科主任余跃民介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英文全称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对软组织滑膜、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和透明软骨的分辨率高,被高频率用于滑膜、血管和肌肉、筋膜的炎症、滑膜囊肿和透明软骨变性、剥脱及骨糜烂破坏与缺血性坏死、颈椎和髓核病变、膝关节半月板和十字韧带损伤、类风湿的神经并发症及骨髓炎等的临床检查。“尤其是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其他的检查一般无法查出,最好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余跃民说,MRI具有三大优点,一是MRI能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而无需重建就可获得多方位的图像;二是患者的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检查优于CT;三是多序列成像、多种图像类型,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有许多人闻“辐射”色变,那么磁共振检查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呢?答案是否定的。余跃民说,MRI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通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即产生MR信号。MRI对人体是不会造成电离辐射损伤的。
余跃民告诉记者,放射科专门派出人员到福建医院进修MRI机器的使用,如今已经学成归来,科室还配备有专业的技术员进行操作,医院已经能够使用核磁共振(MRI)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
“核磁共振检查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余跃民说,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MRI检查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较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CT检查。在对脑脊髓病变诊断时,可作冠状、矢状及横断面像。
医院正式投入使用西门子3.0TMRI,医院成为我市县医院之中医院,医院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医院几十年高端医学影像空白,医院医疗技术进步的重要环节。(李思敏刘德育谢富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