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这春夏交界之际,阳气正是上升之时,此时的养生关键在于让阳气更合理地生长,要适时根据气候变化,做到“五防”。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使精、气、神充沛,达到阴阳平衡、脏腑调和之态。

        

中医养生的核心——顺天时

1

防余寒:关节应保暖

春夏之交,早晚温差较大,空气湿度增加,要防止湿、寒困身引发疾病。因此,建议早晚外出的人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避免在潮湿的地方久留。

如果你有“关节炎、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的问题,只要用艾灸将整个膝关节灸的热乎乎的就行,每个关节一次艾灸30分钟以上。

2

防过敏:晒项背

防过敏除了要避开过敏原之外,最根本办法还是调理好体质,提高免疫力,推荐晒项背。由于背部有各种重要俞穴,因此晒太阳以晒项部背脊为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另外可用艾灸法来增强体质,穴位可选择:神阙、足三里、涌泉、合谷等常见保健穴,每次每穴灸疗45分钟,每周2-3次,长期坚持,可有效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预防和缓解过敏的情况。

3

防伤脾:食疗养生粥

春夏之交空气湿度大,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犯脾,易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或粘腻不爽等症状。

因此虽是暮春,饮食上仍需注意养护脾胃。而粥是养脾胃的最好食物,将茯苓粉20克,山药30克,粳米克,盐、生姜少许,一同熬成粥,每日2次,早晚服用,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当然,每天灸灸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同样有很好的健脾护胃效果。

4

防大汗:艾灸足三里

春夏交接之际,此时人体阳气生发,容易出汗,而汗出过度则会影响夏季的气血健康。因此运动养生谨记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汗为津液所化,只有春季注意阳气的有序升发与津液固护,才能保持夏季的气血充盛。

为维持阳气升发同时固护津液,可艾灸足三里、合谷等穴位。

5

防肝亢:按压太冲穴

自然界阳气骤升,春阳内应于肝,易引起肝阳上亢,继而诱发春末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牙痛、头痛眩晕、

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所谓的“春火”,老百姓俗称的“上火”。

可以在睡前艾叶泡泡脚,泡脚后再按压太冲穴,可助引火下行,防肝亢。每日按压1~3分钟,揉下左右即可。

下面小编给您推荐几款适合家居艾灸的产品,方便您扶阳固本,享受健康!

一.品艾坊艾·温暖热敷包

二.品艾坊艾烛

产品在







































涓撶娌荤枟鐧芥枒鍖婚櫌
鐧界櫆椋庡摢閲屾不鐨勫ソ

  •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