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持人:现代化蛋鸡生产最大的风险依旧是疫病,如何做好疫病防控及日常管理,对于蛋鸡企业来讲尤为重要,所以,每天检查鸡群状况是养鸡者必做的功课。根据检查鸡群的精神、活动、食欲及排粪情况,再结合采食量和饮水量,就可以了解到鸡群健康状况。根据健康鸡和病鸡的区别,及时发现并及早处理病鸡,大大减少因病蔓延而造成的损失。我们栏目组特别策划制作了蛋鸡常见疾病防控的系列节目,今天主要介绍蛋鸡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仍然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院刘明生老师。
好,现在刘老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欢迎您,刘老师!
专家:听众朋们,收音机前的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2、主持人:刘老师,蛋鸡的常见细菌性传染病都有哪些呢?
专家:蛋鸡的常见细菌性传染病有沙门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传染性鼻炎、葡萄球菌病等等。
3、主持人:那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些常见的蛋鸡细菌性疾病。首先,我们请刘老师先为我们介绍一下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专家:好的。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各种动物沙门氏菌病的总称,主要有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临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沙门氏菌属迄今已有种以上的血清型,但致病血清型不多,约30余种。
人及各种动物对沙门氏菌都有易感性。各种年龄的禽均可感染,但幼龄禽较成年者易感。病禽和带菌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禽。交配或人工授精也可发生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4、主持人:刘老师,如果蛋鸡得了沙门氏菌病,会表现出哪些临床症状呢?
专家:不同的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第一、鸡白痢。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以2~3周龄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经过。
雏鸡多在孵出后几天表现为精神萎顿,拉稀薄白色如浆糊状粪便。稀粪干结后封住肛门,故排粪时常发出尖叫声。有的呼吸困难或关节肿胀,跛行症状。病程4~7d。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成年鸡常无临诊症状。极少数病鸡腹泻,产卵停止。有的因卵黄囊炎引起腹膜炎。
急性死亡的雏鸡无明显肉眼可见的病变。病程稍长的死亡雏鸡可见心肌、肺、肝、肌胃等脏器出现黄白色坏死灶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有条纹状出血,胆囊充盈;心脏常因结节病变而变形。成年鸡呈慢性经过者表现为卵巢炎。
第二、禽伤寒。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鸡、鸭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成年鸡(尤其是产蛋母鸡)和3周龄以上鸡。
潜伏期4~5d。青年或成年鸡和火鸡突然停食,精神萎顿,冠和肉髯苍白,体温升高1~3℃,排黄绿色稀粪。成年鸡,最急性病例病变轻微或不明显;急性病例常见肝、脾、肾充血肿大;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特征病变是肝肿大呈青铜色,肝和心肌有灰白色粟粒大坏死灶,肺和肌胃可见灰白色小坏死灶,卵巢及腹腔病变与鸡白痢相同。
第三、禽副伤寒。由多种能运动的泛嗜性沙门氏菌引起的家禽疾病的总称。各种家禽及野禽均易感。出壳后2周发病,病死率10%~20%不等,重者达80%以上。
胚胎感染者出壳后几天发生死亡。出壳后感染雏鸡或雏火鸡表现精神不佳,饮水增加,怕冷,水样下痢,肛门周围黏附粪便,少数病鸡还出现眼结膜炎。成年鸡或火鸡在临床上多呈慢性经过,少数呈急性经过,表现为慢性下痢,产蛋下降,消瘦等。
急性病例常无可见病变。病程稍长的,肝、脾充血,有条纹状或针尖状出血和坏死灶,肺及肾出血,心包炎,常有出血性肠炎。
4、主持人:看来鸡沙门氏菌病对鸡群健康的影响非常大。那我们如何来进行鸡沙门氏菌病的有效预防呢?
专家:对鸡沙门氏菌病的预防:
第一、要对病死禽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菌散播。
第二、利用凝集试验做好种鸡群净化,建立严格的种蛋、孵化室消毒制度;做好鸡舍环境和用具清洁消毒,加强雏鸡饲养管理。注意药物预防,育雏时可在饮水中添加氟哌酸等药进行预防;或依据竞争排斥原理预防雏鸡白痢,常用的有促菌生、调痢生、乳酸菌等。
5、主持人:除了要做好预防工作,也要掌握比较的治疗方法。刘老师,如何治疗鸡沙门氏病?您来介绍一下。
专家: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喹诺酮类等药物对本病有疗效,有条件的可以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药物,并注意交替用药。
对于种鸡群,应通过血清学试验,检出并淘汰带菌种鸡。第一次检查于60~70日龄进行,第二次检查可在16周龄时进行,后每隔1个月检查1次、发现阳性鸡及时淘汰,直至全群的阳性率不超过0.5%为止。
绿色电波传递金色希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致富快车正在播出
6、主持人:欢迎回来,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蛋鸡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院刘明生老师。刚才刘老师详细介绍了鸡的沙门氏菌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技术,接下来,请刘老师介绍一下蛋鸡大肠杆菌病。
专家:好的。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致病菌株引起的禽类不同疾病的总称,是禽类胚胎和雏鸡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的病原为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致病性菌株,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杆菌。该菌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常用的消毒药如2%~3%的氢氧化钠溶液、0.5%的新洁尔灭等均易将其杀死。
各种品种、日龄禽类均可感染发病,以鸡、火鸡、鸭最为常见,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通过污染的蛋壳,病鸡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食具、垫料及粉尘传播。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呼吸道,但也可通过消化道、蛋壳穿透、交配感染等。
禽大肠杆菌病为多种家禽共患的传染病,病型有败血症、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肉芽肿、肿头综合征、滑膜炎、全眼球炎及脐炎等系列疾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d,急性病禽表现为呆立一旁,缩颈嗜眠,口、眼、鼻孔处常附黏性分泌物,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呼吸困难,食欲下降或废绝,病死率5%~10%。慢性表现为长时间的下痢,病程达十余天。
7、主持人:刘老师,蛋鸡大肠杆菌病主要有哪些类型呢?他们的病理变化有什么差别呢?
专家:该病的病理变化有多种类型。
(1)急性败血型。3~7周龄多发。病变为肠浆膜、心外膜、心内膜有明显小出血点;肠壁黏膜有大量黏液,脾肿大数倍,心包腔有多量浆液。
(2)全眼球炎型。眼结膜充血、出血,眼房液混浊。
(3)脐炎型。幼雏脐部受感染时,脐带口发炎,多见于蛋内或刚孵化后感染。
(4)气囊炎型。常见病型,幼禽多发。气囊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被覆,呈灰白色,由此继发心包炎和肝周炎,心包膜和肝被膜上附有纤维素性伪膜;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量、混浊;肝肿大,被膜增厚,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
(5)卵泡炎、输卵管炎和腹膜炎型。产蛋期鸡感染时,卵泡坏死、破裂,输卵管增厚,有畸形卵阻滞,卵破裂溢于腹腔内;有多量干酪样物,腹腔液增多、混浊,腹膜有灰白色渗出物。
(6)滑膜炎型。多见于肩、膝关节,关节明显肿大,滑膜囊内有不等量的灰白色或淡红色渗出物,关节周围组织充血水肿。
(7)肉芽肿型。生前无特征性症状,主要以肝、十二指肠、盲肠系膜上出现典型的针头至核桃大小的肉芽肿为特征,其组织学变化与结核病的肉芽肿相似。
8、主持人:要如何来防治禽大肠杆菌病呢?
专家:对禽大肠杆菌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第一、管理预防。首先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注意控制温湿度和通风,减少空气中细菌污染,禽舍和用具经常清洗消毒,种禽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避免诱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
第二、免疫预防。国内已研制成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一般免疫程序为7~15日龄、25~35日龄、~日龄各一次。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制苗菌株最好是针对性强或自场分离株效果较好。
第三、药物预防与治疗。一般可在雏禽出壳后开食时,在饮水中投0.%氟哌酸或0.03%庆大霉素等饲喂3~5d预防效果好。病禽可选用敏感药治疗,常用药物有氟哌酸、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另外,还可使用中草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常用的有大蒜、穿心莲、黄连素、鱼腥草等。